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朔州民族交融文化专辑选登(六)
文章字数:4161



应县木塔之牌匾浅谈(上)
  “峻极神工”匾与明成祖
  中国的匾额文化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其始用于先秦,从春秋战国开始,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历史上曾有“无处不匾”“无门不匾”之盛况,无论是作为官匾,还是代表家族门脸的民居中的牌匾,或者作为维护封建伦理的对烈女节妇或者恪守封建伦常和政治规范起警策和训诫作用的匾额,再或者倡导精神引领,寄托寓意的殿、祠、庙的匾额,以及商匾,都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匾额按形状可分为横匾与竖匾。
  应县木塔第五层外檐南面,横悬着一块“峻极神工”匾,匾长3.80米,宽1.25米,白底黑字,字体属楷书。其字体端庄秀丽,凝重内敛,笔峰遒劲,刚柔相济。中间有一行小字楷书“世祖文皇帝御题”,左边题“南路通判臣”,右边有“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端阳日”。此三行小字,皆竖写。该匾除了匾面以外,还有匾首、匾带、匾舌为装饰,均饰以云纹纹样。
  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此匾应是盛赞木塔之雄伟与神奇,“峻极”,异常高大,高大至极。“神工”,可谓鬼斧神工,技艺高超,神奇无比。但就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也突现了好大喜功自信满满的明成祖朱棣对自己丰功伟业的自豪与肯定。
  “峻极神工”匾是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成祖第四次北征时,返军途中驻跸应县,惊叹于应县木塔的雄浑与巧夺天工而挥毫泼墨,对其大加赞美。此匾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端阳重装。至今御书“极”字未失原样,而“峻、神、工”三字,已脱落无迹,后为应县中学退休教师俞浩先生于1974年仿“极”字体,书写而成。
  明成祖朱棣一生褒贬皆有,有人说他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类于其父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常年对外征战花费巨大,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但浑厚的历史长河里,那些古旧的英雄面孔以及他们在开创历史的过程中的功过是非绝不应该被单一化、脸谱化。明成祖继位之初为了证明他不是许多人口中的“乱臣贼子”,他大开杀戒,同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诛灭十族”,方孝孺正如其名一般遵循其至孺之道,无论如何都不肯为成祖起草即位诏书而遭来了杀身之祸,祸及众人;他发动“靖难之役”,放火烧毁皇宫,以至于其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成为历史迷案。但是,他于1408年力排众议,迁都北平,成就了而今故宫的恢弘文化。历史学家、汉学家费正清说:“迁都北京之举在军事和经济组织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新的行政要求以及边境各地区的防务有关”。他编《永乐大典》;他派郑和下西洋,对外传播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明成祖可谓一位铁腕皇帝,他与他的父亲明太祖一样勤于政务,事必躬亲,朱棣的一生都在战火中淬炼。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一直蠢蠢欲动,而胸怀大志的明成祖一直想要一统山河,建立不世之功,同时向世人证明他这个皇帝的合法性、正确性。1370年,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现在的北京)。1380年,他就藩之后多次参加军事活动,1402年即皇帝位,1423年第四次北征时,他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他的五次漠北之征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大的功绩,就是1423年的那一次,其实他都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胜利,直到1424年死在征北的路上,但他是一位勇于开疆拓土,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比起明朝后世那些连京城都不敢走出去的皇帝来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朱棣像一个谜,也像一个矛盾复合体,正如“峻极神工”的刚柔并济,很难用一种角色去定位他。
  朱棣的五征漠北并没有彻底断了元朝残余势力的后路,直到明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还有“京城保卫战”,以及再后来的“隆庆议和”,瓦喇和鞑靼与大明王朝纠纠葛葛,时战时停书写着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那些浩大的历史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藏匿于岁月深处,所幸,朱棣把“峻极神工”留在了应县。虽然仅仅四字,并不能洞察明成祖一生所有,然而这是他与木塔的缘分,是留给应县的一笔丰厚的思想财富。越过近六百年的时空,凝神之处,后人在这四个字里或许能读到他的冲天豪志,也有他内心盛大的孤独,或者还有他对大好江山的挚爱,也有秘不能宣的无奈和凄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历史,厚爱应县。
  御笔匾额之“天下奇观”明正德十二年(1517),十月,历史上有名的应州之战打响。应州之战,也叫应州之捷。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位于雁门关北。
  事件的主人公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两岁即被加封太子,十五岁登基,三十一岁驾崩。
  他的父亲朱祐樘是历史上唯一只娶一位老婆的皇帝,而且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不允许与任何人住在一起的。但是明孝宗与张皇后却是同起同寝,恩爱如民间夫妻一样。朱祐樘与张皇后之后又生有一子朱厚炜,可惜很小就夭折了,如此,朱厚照就成了独生子。他可谓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了,加之朱祐樘从小生活在万贵妃的阴影下,早已苦不堪言,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享受一切该享有的快乐,所以,朱厚照被娇惯异常,宠爱有加。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七,明孝宗朱祐樘对着跪在地上的三位重臣艰难地嘱咐道:“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之后,就驾崩了。
  知子莫若父,果然,朱厚照好逸乐,且好得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他不在乾清宫居住,偏要建一个豹房,豹房中不仅有娱乐之地,还有佛寺、校场以及密室。他不喜欢宫中女子的端庄贤淑,偏喜欢到处掠奇。一次南巡时,他本打算带上太原一个乐师的妻子刘氏,却正好刘氏生病,两人便约定以一只玉簪为信物待刘氏病好便来接她。他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知与陈后主可有一比?与北齐后主的“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又哪个更胜一筹?敌人来犯边境,别的皇帝坐立不安,以求对策,他却欣喜若狂,蠢蠢欲动;他并不认为皇帝这个身份至高无上,却还要自封一个威武大将军,同时改名朱寿;他喜欢与各种动物搏斗,他还崇信佛教。
  纵观明朝,宠信宦官是一种非常醒目且主流的现象。这可能是源于朱元璋在胡惟庸一案后废掉了宰相制度而引发的一种后遗症吧,毕竟他的后辈儿孙除了朱棣,再很难找出一个像他一样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勤政皇帝来,总要有一种角色来减轻他们的劳动量,而较之于外臣与外戚,宦官就保险可靠多了。明英宗、明宪宗以及有名的万历皇帝都培养出了大有名气的太监。自然,明武宗也不例外。然而,朱厚照更另类的是年纪轻轻的他收养了一百二十多个义子,江彬位列第一,深受武宗喜爱。
  朱厚照共执政十六年,应州大捷可算是他屈指可数的光彩夺目。尽管有些荒唐。
  1517年,朱厚照一共两次出逃居庸关。经过第一次的失败,第二次,他可是精心策划,终于成功地逃到宣府。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率五万骑兵进犯,目标大同。这是朱厚照盼望已久的,他兴奋不已,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会一会这个让朝臣头疼的胡人了。大同总兵王勋连夜派人告诉朱厚照,本是希望皇帝赶紧回京,不料武宗却命令王勋集结部队,北上主动迎敌。战争在应州打响,因为皇帝亲自上阵,所以大大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最后小王子看势不妙便撤军而返。过了一把瘾的朱厚照所率的部队一共杀死敌军十六人,自己一方死亡五十二人,重伤五百余人,最令他自豪的是他曾亲手砍杀了一名鞑靼兵。
  这一战,很难说清明军是否是真的胜利了,但重点在于朱厚照亲手杀死了一名敌人,足够他炫耀。在战场上他一改往日形象,算得上一位勇敢而镇定的指挥官。像他这样天生具有叛逆心理的人一定想过打破死气沉沉的王朝气象,父亲孝宗虽政治清明,但做事保守谨慎,上到宪宗、英宗更不必说了,还有仁宗,应该都不是他这种性格所向往与崇拜的,而五征漠北的成祖朱棣才是他的偶像,他也喜欢那样的威武,想要建立赫赫战功。
  这次亲征之后,终其一朝鞑靼小王子再没有南下犯边。
  1423年,朱棣曾登临应县木塔亲笔题下“峻极神工”匾,隔了九十五年,就在应州大捷的第二年(1518),朱厚照与他的先祖一样站在应州城高耸入云、玲珑俊秀而独一无二的木塔之上挥毫泼墨,写下了“天下奇观”。天下奇观,意即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明史》记载:“秋七月乙亥,录应州功,叙荫升赏者五万余人。”
  极目远眺,江山万里,如锦似绣,山河壮美,心潮澎湃。他一定想到了先祖朱棣那年同样是征战鞑靼,同样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胜利,但同样豪情万丈。能与先祖朱棣比肩,多么荣耀啊。
  朱厚照的一生是荒诞不羁的,但他的骨子里应该有一种英雄的情结,只是从小的娇惯与对大臣的逆反心理让他变得愈来愈放纵,而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之路相背而去。太容易得来的江山让他生不起半点尊重与敬畏。想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一个讨饭的穷和尚到最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按照历史惯例,当朝臣想要为他附会一个显耀的出身时,朱元璋拒绝了,他需要史官真实地记载他的过往,他想让他的子孙后代永远记着当年父母、大哥饿死,竟没有椁棺埋葬,也没有埋葬的土地的苦难,明白江山来之不易。只不过天并不遂人愿,后代早已忘却苦难,骄奢淫逸,花样百出。痴迷蛐蛐的、兄弟相残的、被宫女暗杀的、不上朝的,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氏江山最终也只能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
  此时的朱厚照,一定没有想到老祖宗朱元璋。
  朱厚照,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帝王呢?
  历史,如烟似雾,明王朝已经灭亡三百七十六年了,很多东西也正在慢慢被遗忘,但所幸岁月为我们留存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烙印着它所处时代最真实的符号。
  在应县木塔第四层外檐南面,横悬着的“天下奇观”匾,题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月,钦差分守莫北道山西左布政使郭显忠立。
  匾长3.29米,宽1.28米,白底黑字,楷书。笔画苍劲凝重,转折峭拔,虚实相间,既有欧体的刚劲又有柳体的疏朗开阔。左边为一行竖写小写:万历四十一年五月端阳日。右边也是一行竖写小字:钦差分守莫北道山西左布政使郭显忠。中间一行竖写小字为:武宗毅皇帝御题。
  “天下奇观”匾虽然是赞美应县木塔之绝美,但也不乏其自赏情怀。
  明朝一共有两位个性突出的皇帝登临应县木塔,首先可见应县木塔之魅力,其次应县木塔也为我们储存下了宝贵的历史讯息,在这方寸之间,遥想当年,回顾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烟云,感知历史的情怀。是一种见证,也是一种文化。
  同时,就在这一次登临木塔,明武宗朱厚照颁旨,由国库支出费用,命镇守太监周善负责维修木塔。其采用加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法,对木塔的稳固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应县木塔现存明清以来牌匾共52面,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堪称一绝。题匾者既有古代帝王将相,也有佛教大师及名流绅士,是其它塔所不能及的。
  赵平
  转自《朔州文博》2023年第3期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