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进博物馆
文章字数:790
  星期六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和《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的老师来到市博物馆参观学习。
  博物馆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的建筑,从外观看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听讲解员阿姨说,这个造型寓意着朔州“天地圆满、安定吉祥”。进入大厅,“朔州文明”四个繁体大字屹立在高高的石柱上,像英勇的朔州人民一样顶天立地。
  我们排好队来到三楼。一幅高清的朔州地图映入眼帘,站在地图面前,我感到无比自豪。随着讲解员阿姨的脚步,我们慢慢步入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最早出现的是峙峪人,是他们率先拉开了朔州文明的序幕。随后了解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并通过投影向我们展现了古人用石头打磨火种,用火取暖、驱赶野兽的场景。墙上的浮雕和天花板上的箭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接下来,我们了解了发生在朔州大地的著名战役——马邑之谋、宋辽大战等。当然,这里也是名人辈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门神尉迟恭、三国大将张辽、多才多艺的班婕妤和土皇帝刘武周等都出自朔州。紧接着,我们参观了本馆的镇馆之宝——青铜雁鱼灯。只见一只高贵的大雁站立着,嘴里衔着一条鱼,轻轻回眸,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样。鱼腹为灯罩,雁背有灯盘,中间是可以扭颈和开合的屏板,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与方向。大雁的肚子里有水,燃烧的烟可以通过水过滤,降低烟雾的浓度,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展厅,一头大骆驼威武地矗立在展厅旁边。据说,骆驼是过去走西口晋商们的“交通工具”。步入展厅,抬眼就看见老百姓挑着担子,一头是孩子,另一头是物品的画面。随着《走西口》的歌声响起,走西口画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最后,来到了改革开放和右玉精神展厅,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朔州的新变化,也感受到了右玉人民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真是丰富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朔城区四中二(8)班 温进圆(本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