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把故事讲精彩
文章字数:687
本报讯(记者 刘希军 李妍 李晓)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近日,市博物馆完成整体改陈,向社会全面开放,通过积极探索博物馆建设发展新思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新途径,让“打卡博物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市博物馆着力打造我市学生学习历史的大讲堂,博物馆工作人员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详细介绍展厅内的雁鱼灯、石镞、古钱币等代表性文物,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文物的独特魅力。今年市博物馆新增开设了陶艺社教研学课堂,邀请学生走进博物馆游学,互动手工制造陶制品,用最直观的方式认识陶器发展过程,积极构建馆校共建桥梁,同时新增“流动博物馆”车,定期深入校园、军营、社区等地让更多的人群受益,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公益作用。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市博物馆共有4个大型展厅,遴选了以著名的“峙峪人”文化、汉代的“雁鱼灯”、辽代的“佛宫寺应县木塔”和金代的“崇福寺弥陀殿”、“净土寺大雄宝殿”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文物精品,运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形成多元的艺术复合体,充分展现了朔州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朔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所占的独特地位。
朔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见证着文明的演进历程。目前,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22547件(套),主要为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79件,三级文物845件。
市博物馆全体职工牢记嘱托,深入发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开设丰富多彩的社教研学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文物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全面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市博物馆着力打造我市学生学习历史的大讲堂,博物馆工作人员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详细介绍展厅内的雁鱼灯、石镞、古钱币等代表性文物,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文物的独特魅力。今年市博物馆新增开设了陶艺社教研学课堂,邀请学生走进博物馆游学,互动手工制造陶制品,用最直观的方式认识陶器发展过程,积极构建馆校共建桥梁,同时新增“流动博物馆”车,定期深入校园、军营、社区等地让更多的人群受益,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公益作用。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市博物馆共有4个大型展厅,遴选了以著名的“峙峪人”文化、汉代的“雁鱼灯”、辽代的“佛宫寺应县木塔”和金代的“崇福寺弥陀殿”、“净土寺大雄宝殿”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文物精品,运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形成多元的艺术复合体,充分展现了朔州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朔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所占的独特地位。
朔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见证着文明的演进历程。目前,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22547件(套),主要为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79件,三级文物845件。
市博物馆全体职工牢记嘱托,深入发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开设丰富多彩的社教研学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文物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全面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