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良医无闲
□冯 耀
文章字数:1265
  近日,从上海传来服用朔州“白瑜诊所”遥寄中药汤剂后,所患之疾痊愈好消息!
  千里迢迢,费心拔苦,又且上海不比寻常,为什么隔山探海要用白瑜汤剂呢?
  原来是四川在上海的两位打工者,来朔州上老乡婚宴,盛传一耄耋老中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慕名找到求治,先服5剂,感觉不错,走时随带5剂,用后见好,为巩固疗效,又求寄5剂,甚是满意,短信表达感谢。
  无独有偶。继上海患者病愈好消息,相继又传来北京、太原等地几位老家朔州年轻人,也慕名吃汤药初愈,又复用寄汤病除佳音!
  白瑜今年81岁,从医60多年。有理论,有实践,有水平,中西结合施治,善用汤剂,贵为病患着想。还是任乡镇中心医院院长时,乡人抬一神智昏厥,瞳孔缩闭针尖大小的病妇求治,经诊断,为农药深度中毒,生命垂危。按说,像这样的重症,中心医院完全有理由拒收劝转,然白瑜愿意和敢于担当,果断就地施救,倾全院所储解药,使病人转危为安。
  这个故事听来动容,更使人认识到,医品即人品,白医生心系老百姓,敢作善为,功德无量。所以人们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异口同声称白大夫是“庄户人的好医生”,也从此在老百姓心目中栽下了“认的病,也会看病”的根。
  白瑜学医治患,与他和草根天然“挂钩”分不开。该出身苦寒,作为农家后代,从小目睹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恓惶和困厄,立志学医,拯救病患。早年就读卫校,出类拔萃,熟背300多个方剂,于临床实践中深悟“3年学个好医生,10年学个大不知”做医的厚重和无境,带着问题又几番选修内外科,融会贯通精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古籍,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提升治病功底,厚植服务水平。
  白瑜的付出,赢得了老百姓口碑。但他在赞美声中,并没有自满“头大”,始终谦虚谨慎,“学然后知不足”。对待病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甚时候也不敢有一点点大意”。如果说,白瑜是深耕医道,初心不改,学而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话,那么,设身处地,至诚待患,与病人相敬如宾,则是白瑜医德医风之见证。白信奉和遵循“宁可世人不得病,哪怕药架满灰尘”的仁训,他懂老百姓挣钱不易,以治病为旨,做到所开药方“能贱则贱,能少则少,能省则省”。如果患者连服几剂不显效,他就会告患者别图他治;如果中西药并用,“有一梁梁顶了事”,其余则可退回,决不拖泥带水,拐弯抹角,延长“产业链”赚眛心钱;所患能治则治,不能治或治不了,不怕“丢面子”,诚实相告,不误另治机会。说有一小伙骑骡子跌下来,肚疼求看,白瑜查后确诊为脾破裂,坦言没条件治,必须赶快转院,使患者得到满意结果。
  “白瑜诊所”接地气,位于“西山庭院”东门南路畔,房子虽小,但常备充栋草药,煎药等一应俱全。冬夏长青,问病看病的络绎不绝,包括无挂号、零费检查和释疑解惑等关切。或是附近小区的老幼妇妪,或是村民“回头客”,病或不重,头疼脑热之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家神池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但人们还是“总想寻他看”,不惜车行步颠100多里来朔州找白瑜:一来是对白瑜信得过,找他看病放心、方便;二来是趁机瞧瞧白大夫精气神,感染正能量,顺便叨啦叨啦家长里短,瞅端瞅端悬在诊所蓬荜上“德高望重”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