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夏至,养生正当时
文章字数:578
  在夏至这一天,地球的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一年的酷暑从夏至开始,直到立秋。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是北半球的白昼在夏至之后将逐日减短。
  在东西方文明史中,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时间或节气之一。夏至这一天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夏节”,是名副其实的“大节”:周代的夏至有祭神仪式;宋代则百官放假三天,回家“歇夏”;清代的百姓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吃新麦制成的饼、馍,谓之“尝新”。
  节气医嘱
  夏至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可以吃一些甘寒的食物,比如西瓜、黄瓜等,还应减少应酬,收心神,子时入睡。
  中医认为“冬夏二至,阴阳合也”,身体有虚损的病人要趁着这个机会,服用一些“填精之品”,比如喝参麦饮。
  节气趣谈
  夏至后很快就会进入“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10天。“伏”指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
  入伏,代表着“长夏”的开始,世间的五行属性也由“火”变为“土”。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一段日子,俗语常用“夏至狗,无处走”来形容这段日子。
  节气美食
  夏至前后,人体阳气虚浮,五脏空虚,需要温补,此时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推荐膳食黄芪炖鸡。
  做法:把老母鸡清洗干净,焯水5分钟,待用;准备黄芪、枸杞、菌菇、生姜、黄酒,和老母鸡一起放入汤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出锅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