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入伏一碗浆水面
文章字数:852
  □李健
  “冬至饺子夏至面,伏天浆水养壮汉。”
  一入伏天,家乡就盛行做浆水面的习俗。浆水面,离不开浆水。做浆水方法简单,但也讲究。要将煮过面的鲜汤放温,倒出上层清汤置于灶台后的陶罐中。这陶罐不能沾一丁点儿的油渍。把掐来的嫩红薯叶、云天菜,或小白菜、萝卜缨之类洗净过刀焯水,丢进盛着鲜面汤的陶罐,拿上专用筷子顺势“呼呼”一搅封存发酵。两三天后,经醋酸菌持续发酵,酸溜溜的浆水就做成了。
  第一次做浆水,稍微有些麻烦,要到邻家舀一碗现成的浆水倒进陶罐做引子。接上引子的浆水还要随吃随养,但最忌油腻,稍不留神碰上了沾腥带油的筷子,一罐美味的浆水将会前功尽弃。
  以往老家的锅台后都有一个黑陶瓷浆水罐,家家户户做着同样的浆水,一天三顿饭,浆水是必不可少的,寄托着一家人的烟火岁月、衣暖食饱。
  入罐的野菜,历经一场火与水的洗礼,经绿色嬗变成了一抹神韵的茶色流年,从青翠演变成了萦绕味蕾的浆水菜,这浆水菜酸而不烈,口感纯正,与众不同。
  早餐,一碗蛋花面疙瘩汤,捞上一碟浆水菜,配点儿青椒调味,一口酸菜一口农家白蒸馍,那透着醇厚而绵长的酸爽,从舌尖直抵两腮,仿佛那就是世上最好吃、最美味的酸菜。
  一碗浆水面,暑气消一半。浆水面是家乡人的生活细碎,也有太多抹不去的记忆。到了中午,当家的饭菜便是浆水面。浆水面的吃法有多种,有擀面、有漏面、有搓面、有压面,有擀薄切宽的白面,也有细丝如线散着豆香的杂面,还有用红薯面搓成的圆面。手擀的豆面尤为一绝,那独特的筋道和浆水的酸香味,独领风骚,令人回味无穷。
  夏天昼长夜短,晚上燥热难眠,蚊子还嗡嗡地骚扰,第二天起床昏昏沉沉没食欲。于是,母亲就搅疙瘩汤,调浆水菜,或舀上几勺浆水兑进锅里做浆水面,刚吃没什么感觉,逼着吃几口感觉酸酸爽爽,顿时来了胃口,说话走路也有了精神头。据说浆水菜里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热祛暑,增进食欲,恢复体力,为人所青睐。
  人间美味全,苦辣酸甜咸。每当酒后厌食,就会想起小时候的浆水面,仿佛藏进了岁月的记忆,那淡素之中透着母爱的美味佳肴,一直在炊烟袅袅的山村传承着那“腐朽中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