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和巴基斯坦 留学生一起学习
文章字数:541
  今天是暑假的第15天,我推掉了兴趣班,跟随《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朔州老城,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中外联动·弘扬传统文化——与留学生一起探索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在仿古建筑王府对面有一座非遗民俗园,这里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葫芦上雕刻着各种朔州特色,好灵巧的双手,我们边观赏边啧啧称赞。
  接着我们一行人参加了我眼中的山西——“朔发展、话未来”多彩民俗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还有远道而来的巴基斯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们兴高采烈地用简单的英语跟他们打招呼、握手,得到了热情回应。之后我们去了马邑博物馆,和外国友人一起学习了解马邑知识。在文物展厅,我们见识到将近一亿两千年前的树墩,还有民间相传尉迟恭当年练武使用的200多斤的大刀。当讲解到一座古老的炮筒时,一位大哥哥做出炸开的手势,发出轰炸的声音,引起我们哈哈大笑。他们一定学习过中国的历史,另一位大哥哥在老师讲起这个文物的年份时,他不太清晰地发出“商、商……”的声音,原来这件文物果真来自商朝。八座形态不同、样子憨态可掬的小佛像,是在一场大火后抢救出来的。还有四座大的佛像,从正面看慈祥端坐闭着双眼,但是弯下腰来看,则是睁着眼睛的,仿佛在看着芸芸众生。
  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希望巴基斯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经常来朔州做客。
  朔城区四中四(16)班 刘进昱(本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