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小板凳”服务“大民生”
文章字数:827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朔城区利民镇创新推行“小板凳”议事会,把基层服务“搬”到院落中,“建”在广场上,面对面听民声、问民情、议民事、解民忧,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在利民镇东庄村,一场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群众组成的“小板凳议事会”正在召开,大学生村官王帅首先问大家最近有啥困难需要解决,村民有的说老年手机不能年检。有的疑惑自己办合作社还是家庭农场。王帅把议事会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会后逐步落实。
大学生村官王帅认为,议事会提供了一个自己和群众近距离沟通的渠道。现在村里面大部分都是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网上办理,于是大学生村官亲自下村来帮他们代办。同时有好的政策第一时间宣讲。东庄村村民何勇说:“村里面办啥事,隔几天开个会,有啥事比较及时。”
王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现在村民的问题主要是办事不方便,镇里90%的人都在城里定居,回镇里办事太折腾。于是乡政府在厚德苑成立了一个乡村振兴服务驿站,共设了六个服务小窗口,可办理民政、养老、计生、残疾人和退役军人服务等多项便民业务,村官和乡镇干部轮岗值班。
朔城区利民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周美燕说:“我们驿站是在今年一月份正式运行,平均每天大概有二三十名群众在此办理咨询相关业务,到目前为止共办理业务两千七百余件。”
利民镇针对在村常住的居民,采取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网格员协调联动,帮助村民解决需要办理的事项,针对在城里居住的村民,建设了乡村振兴服务驿站,采取限时办结制度,尽可能做到让服务精细化,让村民少跑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地推行“小板凳议大事”工作机制,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院落炕头,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细办好。
除了“小板凳议大事”,利民镇还利用小窗口、小网格等“小支点”不断撬动基层“大治理”,以群众需求的“小切口”撬动乡村“大变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利民镇东庄村,一场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群众组成的“小板凳议事会”正在召开,大学生村官王帅首先问大家最近有啥困难需要解决,村民有的说老年手机不能年检。有的疑惑自己办合作社还是家庭农场。王帅把议事会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会后逐步落实。
大学生村官王帅认为,议事会提供了一个自己和群众近距离沟通的渠道。现在村里面大部分都是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网上办理,于是大学生村官亲自下村来帮他们代办。同时有好的政策第一时间宣讲。东庄村村民何勇说:“村里面办啥事,隔几天开个会,有啥事比较及时。”
王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现在村民的问题主要是办事不方便,镇里90%的人都在城里定居,回镇里办事太折腾。于是乡政府在厚德苑成立了一个乡村振兴服务驿站,共设了六个服务小窗口,可办理民政、养老、计生、残疾人和退役军人服务等多项便民业务,村官和乡镇干部轮岗值班。
朔城区利民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周美燕说:“我们驿站是在今年一月份正式运行,平均每天大概有二三十名群众在此办理咨询相关业务,到目前为止共办理业务两千七百余件。”
利民镇针对在村常住的居民,采取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网格员协调联动,帮助村民解决需要办理的事项,针对在城里居住的村民,建设了乡村振兴服务驿站,采取限时办结制度,尽可能做到让服务精细化,让村民少跑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地推行“小板凳议大事”工作机制,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院落炕头,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细办好。
除了“小板凳议大事”,利民镇还利用小窗口、小网格等“小支点”不断撬动基层“大治理”,以群众需求的“小切口”撬动乡村“大变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