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非遗之美 做非遗传人
文章字数:7705


编前话
为让小记者了解山西本地非遗文化,热爱非遗,做非遗传承人,7月29日,《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在鑫浪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开展“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手制作布老虎,感受非遗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中,专业的史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布老虎的来源,以及各种款式的布老虎。随着深入了解,小记者们对于布老虎的制作更加期待了,待老师讲完制作过程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布老虎的制作。首先打开材料包,史老师带大家认识了布老虎各个部位,身体、眼睛、耳朵等,给大家展示了各部分的缝线方法以及怎样缝好布老虎。在制作过程中,小记者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步一步完成了布老虎作品,虽然中间有被针扎到,有拆线重做,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本次活动,小记者们突破自我,勇于尝试,接触到了一个新领域,获取到了不一样的知识和感悟,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之美,古人的智慧之精。
威风的布老虎
市九小二(1)班林汐如(本报小记者)
这天早晨,外面下着一点小雨,我早饭都没吃就匆匆去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的“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人”缝制布老虎社会实践活动。
不是时间急迫,而是压不住期待的心情。到了活动地点,映入眼帘的是老师做的各式各样的布老虎,有挂件式的、有大的、小的,颜色鲜艳,非常可爱。老师给我们讲了布老虎的来源,它不是一件简单的玩具,它象征着健康、勇敢、平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始做布老虎了,跟着老师的教学,首先把缝制身体的两块布正面相对,反面朝外,缝的时候用平针法,缝完留下一个口子,从里向外翻一下,用同样的方法缝完耳朵,打个结就好了。接着往身体里塞棉花,缝住口,再把耳朵缝上去。最后用热熔胶贴上眼睛、鼻子、胡须,还有最重要的“王”字,因为它是森林之王,布老虎就这样做好了。别看我说得简单,但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们来说可是相当难的。首先穿针引线就难住了好多同学,幸亏我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在老师的指引下,很快就上手了。接着在缝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同学被针扎到手了,有的同学线头打结了,还有的同学缝得皱在一起了……可谓是状况百出,不仅把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老师也被同学们叫得团团转。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后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看着自己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布老虎,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制作布老虎
朔城区四中四(5)班方婧(本报小记者)
7月29日,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在鑫浪教育培训中心亲手制作布老虎,感受非遗魅力。我非常期待这次活动,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布老虎。
刚到活动地点,我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布老虎和各种动物,都是用布做的,它们的眼睛、胡子甚至是鼻子都各不相同,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中,我才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艺术是需要创新和想象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随后我们认识了史老师,史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不一样的布老虎,布老虎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起源于“虎”图腾崇拜,自古以来,人们把虎作为生命保护神,象征着强大、健康、平安、驱邪、驱病。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做布老虎的激情又增添了几分,紧接着史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做布老虎的材料,以及每个部位该用怎样的针法。
到了制作环节,我们迫不及待打开材料包,里面有制作布老虎的身体、眼睛、耳朵、鼻子、王字等各部位所需要的材料。
史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各个部分的缝线方法以及怎样缝好布老虎。随后,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布老虎的制作。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穿线穿不上,或找不到头绪,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步一步完成了作品。虽然中间有被针扎到,有拆线重做,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最终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本次制作布老虎活动,我们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之美,古人的智慧之精。
亲手缝制布老虎
朔城区四中四(11)班高浩芸(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在鑫浪教育培训中心亲手制作布老虎。
首先,史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布老虎的种类,有立体的、扁的,好多好多,各种各样。还有制作布老虎的好多针法,比如平针回针等。
开始缝布老虎了,我又开心又激动,还没等老师讲完,我已迫不及待了。由于我做过针线活儿,所以,我就自信地缝了起来,可是有的人却不一样了,有的不会打结,有的不会缝布,还有的无从下手,就像“烫手的芋头”。我一心一意地缝着,不一会儿,布老虎的身体就缝好了,再看看大家,他们才缝到了一半。我就开始翻布老虎,接下来就是该往布老虎里面塞棉花了,我使劲塞呀塞,最后我的布老虎还是扁扁的,唉,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老虎”。
塞进棉花之后,我把没缝的地方缝住了,然后再缝耳朵。耳朵是用红色布和花色的布重叠在一起,沿着红布上的黑线一直缝在底下的一条直线,空下来后我们把老虎的耳朵翻过来,再把最底下的直线缝住,到最后把线抽起来,两只耳朵就缝好了。然后,再把两只耳朵缝到老虎的身上,这个任务老师帮了我,属实是有点难缝,因为很多层布叠加在一起,不好缝。接下来,就是粘的环节,先用紫色的底部粘上中间的黄色,再把红色小圆点粘在黄色的上面,这样一只眼睛就完成了。两只眼睛同步做,我做的眼睛是竖起来的,这样比较威武,而我弟弟做的是比较低一点的,看着有点温顺,我们又把鼻子,还有“王”字都粘了上去,不过粘“王”字的时候,太用力了,胶都溢了出来,烫了我一下。然后我们又把流苏缝到了老虎的底部,这样一个完整的布老虎就做好了。
看着自己亲手缝制的布老虎,吃着冰凉的西瓜,我心里乐开了花。
手工记忆
市实验小学二(10)班郭悦(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在鑫浪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的“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人”制做布老虎社会实践活动。
来到鑫浪教育,史老师问我们,你们见过布老虎吗?在哪里见过?小记者们有的说,在卖布老虎的商店里见过,有的说在婴儿的枕头上见过,我是在姥姥家见过。老师又给我们看了好多布老虎的图片,然后就教我们制做布老虎。
我先把针线穿好,再把那两块布翻到背面,就开始缝了起来。虽然我在家也给芭比娃娃缝过裙子,但第一次缝布老虎,感觉好难,缝了半天才缝了一点儿,真是的,早知道这么难,我就在家练一练了。感觉过了好长时间,身体才基本缝完,留了一个小口子准备用来装棉花和缝耳朵。然后就开始缝耳朵了,我把耳朵那两块布也翻到背面,开始缝了起来。果然耳朵小小的简单多了,我用了几分钟就缝完一只耳朵。可是老师说缝得不对,得把那个边也缝上,然后再拿线抽一下,我实在是不会,就让老师帮我。按老师的做法,我又缝了第二只,虽然有点丑,不过还可以。然后我就开始往里面塞棉花,把棉花塞完后,就准备把耳朵和身体缝到一起,可是好几片布叠加在一起缝,实在是太不好缝了,我又让老师帮我缝了一下。就这样,耳朵终于缝完了,我拿胶把布老虎的眼睛、鼻子,还有“王”字都粘上,把毛线捋顺,给它把胡须也粘上了,看着很不错,挺威风的,我的布老虎终于完工了。
看着威风的布老虎,我挺开心的,这是我的劳动成果,不过,还得感谢老师的帮助。
第一次缝制布老虎
开发区实验小学三(1)班 高渌阳(本报小记者)
你们还记得那个惹人喜爱、漂亮至极,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布老虎吗?今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开展“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人”社会实践活动,我要亲自缝制布老虎。
我家离活动地点鑫浪教育不远,所以不用太快来到这里,谁知,妈妈绕了好几圈才找到。等大家都坐好的时候,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讲台说:“小记者们,欢迎你们来到这里,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做布老虎,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缝制步骤。”“布老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颜色有……”我认真地听着,也了解了布老虎的可爱漂亮和寓意。
终于到了缝制布老虎的环节了,我拿起针正在思考怎么缝的时候,老师过来说:“先这样再这样,最后再这样打个结就好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看见针那么难缝,但缝起来却没那么难,这下让我彻底爱上了缝线,一下两下三下……终于缝完了。在我缝的时候,真怕一不小心针就扎到自己,感觉就像防御着危险的猫咪,老师说要留一个口子来填棉花,不要全缝上。
是时候来填棉花了,我比别人快一步,这可把我高兴坏了,可是当我看到朋友已经制做耳朵的时候,瞬间不开心了,心里想着快一点儿快一点儿,我要赶上他。老师说棉花填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可我填得实在太多了,不小心又缝错了,这可咋办?老师看到后说:“没关系咱们可以再把它拿出些再缝上。”我试了一次后,哇,真的可以。我也要开始做耳朵了,真开心。
听老师说耳朵很难缝,要小心一点,要不然这个布老虎就真的做不好了。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说的话:“不要紧张,紧张了就更做不好。”我开始放松下来,不一会儿,我真的做好了布老虎的耳朵,再认真缝上去。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把布老虎缝完了,真是一次完美的体验。
第一次学会缝线,第一次做了一只布老虎,第一次感到这么有成就感。
手工缝制布
老虎朔城区四中四(16)班刘进昱(本报小记者)
7月29日,我们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开展的非遗民俗活动,制作布老虎。听说,爸爸小时候还戴过虎头帽呢!
刚开始,非遗民俗传承者史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布老虎的来源和各式各样的布老虎。在木架上,有的老虎呈挂件状,只看眼睛就知道它是一只温和的老虎。有的是一对兄妹,老师说家里有哥哥姐姐结婚的,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为象征着将来会有一对龙凤胎宝宝。布老虎起源于人们对虎图腾的崇拜,自古虎毒不食子,长辈们把布老虎送给晚辈,寓意着身体健康,驱邪驱病。
然后,史老师交给我们制作步骤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室,开始制作。我们把布老虎的眼睛、鼻子、胡须、身体依次摆开。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都没做过针线活儿,尤其我们男生,好多都不会穿线,还有的会被扎到手,因为针脚太大,还不时地要拆线重来,不知如何下手。开始制作,我们就像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在史老师细心的教导下,我们慢慢上手,缝完身体塞上棉花,胖乎乎的身体就出现了。再把大大的眼睛、耳朵、鼻子依次粘上,布老虎就初具模型了。最具代表性的“王”字一上脸,老虎的威风就来了。最后把紫红色的毛线弄成胡须,红红的流苏一粘,喜庆的手工布老虎就完成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史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清凉的西瓜。真佩服自己,居然真的得到一只花布老虎。最后谢谢在三伏天为我们服务的小记者站的老师,您们辛苦了。
学习制作布老虎
朔城区四中四(10)班 施鑫龙(本报小记者)
7月29日下午,我和《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的老师来到鑫浪教育培训中心学习制作布老虎。
指导老师史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布老虎的历史由来和制做过程。老师先让我们穿针引线,然后按照老师给的布料和要求缝制,我们先缝制了老虎的身体,还留一个口子,然后顺着口子把老虎反过来,往里面装棉花,装好以后封住口,胖嘟嘟的就像一个胖娃娃。在缝的时候,我十分烦躁,经过史老师耐心地一番指导,我才顺利把布老虎的身体完成了,然后缝制耳朵。
首先用花布料的料面,找一块红布压在花布料的上面进行缝制,然后再翻过来,再缝制底部,在老虎的身体上缝制耳朵。我的手被扎了数十次了,缝制完耳朵接着缝制鼻子、胡须和爪子。我将老师提供的红穗子做成了鼻子和胡须简直是一举两得,将做鼻子的线条做成了爪子,因为时间不是那么充足了,眉眼我用胶枪粘在了老虎的身上,噔噔噔,布老虎就大功告成了。左看看我那“千针万刺”的双手,右看看那可爱的布老虎,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缝制的不易以及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花老虎
朔城区四中二(8)班温进圆(本报小记者)
提到老虎,我想到了《两只老虎》的儿歌,小朋友们你们呢?今天,我和《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了非遗民俗传承者史向敏老师这里。她做了很多工艺品,都摆在了木架上,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比如,用旧皮包做的小毛驴,活灵活现。用花布做的小猫头鹰,栩栩如生。她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你猜,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布老虎。因为,布老虎是我国非遗民俗的工艺品。布老虎以前总是戴在小孩的帽子上或身上。因为人们认为老虎是森林之王,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像老虎一样凶猛威风、健壮活泼。史老师讲到布老虎的鼻子可以做成葫芦形、鱼形、桃子形、萝卜形等,真是有趣。
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布老虎。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套布料,我们开始缝布老虎的身体,先在里面缝,然后把它翻过来,这样看起来才会精致。虽然在家里自己缝过芭比娃娃的衣服,但在缝的过程中,我还是会不时扎住手,虽然有点疼,但是还是坚持着。可是针脚有大有小,很难控制,老师耐心地教了我怎样缝。做完后塞入棉花,肥嘟嘟的老虎身子显现了出来,紧接着缝上老虎的耳朵,再粘上它的浓眉大眼和葫芦鼻子,把一根紫色的毛线折成几段,做成胡须,最后可别忘了贴上布老虎额头上的大王,点睛之笔红色的流苏做完,我的花老虎挂件就完成了。真有意思,它看着我,我看着它都开心地笑了。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市六小二(1)班徐梓豪(本报小记者)
这天中午,我正在睡梦中和周公探讨植物大战僵尸就被妈妈从床上拉了起来,还说要带我去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缝制布老虎!“妈妈,你是不是搞错了?我是男孩儿,缝东西多丢人!”虽然我很不情愿,但人小势微,还是跟着妈妈来到了鑫浪教育培训中心。
进了教室我心里舒服多了,因为不是就我一个男孩儿。教我们的是鑫浪教育的史老师,史老师跟妈妈差不多大,特别温柔。她生动有趣地给我们讲了布老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老虎作为生命保护神,象征着强大、健康、平安、驱邪、驱病等,所以长辈们会给小孩子枕虎头枕、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期望。人们还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虎头物品在集市上或者商店里卖,它独具民族特色,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了解了这些后我对缝制布老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点迫不及待了。
很快,史老师就给我们拿来了材料,布老虎的身体、耳朵、眼睛、鼻子、胡须,最重要的是它额头的“王”字,那是它森林霸主的象征。史老师说因为我们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缝制,所以老师给我们把模板都剪好了,我们直接动手缝就行。原以为很简单,但一上手我就一个头两个大了,穿针引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线头老不听我话,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急得我满头大汗,只能向妈妈求救。穿好针后我就开始大展身手了,上一针、下一针认真缝着,心想这还挺好玩儿的。“哎呀!疼死我了!”一不小心扎自己手上了,好不容易手不疼了,结果线又打结了,一团乱麻,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弄开,史老师说是因为我线拉得太长,缝完一次以后,没有捋顺就接着缝的原因,有一段还得拆了重新缝制,简直是一波三折。终于完工了,虽然它一只耳朵大,一只耳朵小,脑袋也尖尖的,但我就是觉得它是最好看的布老虎。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后我要积极参加小记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次特殊的活动
市四小五(9)班杨莉泽(本报小记者)
7月29日,为了让我们了解山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开展“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承人”缝制布老虎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爱上非遗,做非遗传承人。
在活动中,史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布老虎的来源,以及各种款式的布老虎,并了解到布老虎起源于“虎”图腾,自古以来,人们把虎作为生命保护神,象征着强大、健康、平安、驱邪、驱病。
当老师讲到一半时,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手工作坊里,脑海里也浮现出了制作布老虎时欢乐的情景,所以史老师一说可以进入手工作坊了,我们马上跑了进去。
我们首先要缝的是布老虎的身体,怎么缝呢?需要取两块花布,然后里面朝外,按照边缘线缝,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针脚大,线穿不进去等等。但是老师都给我们一一解决了,缝完后再一翻就露出了正面。紧接着就要往里面装棉花了,我塞的棉花超多,因为我想要一个胖乎乎的布老虎,接着就缝布老虎的耳朵了,耳朵也按照刚才的办法缝,真是困难重重啊,一会儿针脚太大,一会儿针出不来,但是老师再次细心地帮我弄好了,并告诉了我一些方法,比如,针出不来了,可以按在桌子上……最后一步就非常简单了,就是用胶水粘眼睛、鼻子、嘴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又到了和这期活动说再见的时候了,史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清凉可口的西瓜,我们还愉快地拍了一张合影。
通过了解布老虎的来源和亲手制作布老虎,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化之美,古人智慧之精。
可爱的布老虎
开发区实验小学三(3)班杨妙语(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的活动是做布老虎。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非常激动,心想如果做出一只漂亮精致的布老虎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呀。在这里,我认识了史老师,史老师风趣幽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把我们带入布老虎的世界,我学习到了很多布老虎的知识,它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美好的寓意。我们做之前老师讲了详细的教程,还给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布老虎,每一只布老虎都是各种样子,用各种布料做成的,这些布老虎有的戴在小朋友的身上,有戴在脖子上的,有戴在头上的虎头帽,还有虎头枕……这些都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老师给我们讲完之后就开始做了,材料有布料、绳子,还有眼睛、鼻子、嘴巴。一开始我很紧张,因为我怕在缝的时候扎到手,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就没有那么害怕了,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缝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紧张。
不一会儿,一个布老虎的身子就缝好了,缝好之后就往里面填棉花了。弄好棉花后,我又开始缝耳朵了,缝耳朵的时候我就没有太紧张了,对了,是姐姐和我一起去的。姐姐很快就缝好了,我也不甘示弱,也很快就缝好了。缝好之后去老师那里粘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就做好了。做完之后,我和姐姐很有成就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非遗“布老虎”
开发区实验小学三(4)班赵睿(本报小记者)
我接触过好多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面塑、京剧脸谱、剪纸等等。这个星期六,我非常高兴地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开展的“品非遗之美·做非遗传人”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了一把“巧手”缝制布老虎。
活动场地在市二中附近的鑫浪教育培训中心,门口有个大大的展示柜,里面装有各种各样的布料动物,有企鹅、猫头鹰、长颈鹿、大象……像一个另类的动物园。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布老虎。
小伙伴们按规定坐好,史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了布老虎的来源、形状大小、长短不一。因为我们人类对老虎的崇拜,所以民间早有缝制布老虎驱邪、祝福的活动。老师讲完制作过程后,接下来就是紧张、刺激的动手阶段。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材料包,第一步就是先用最大的布料缝制老虎的身体,我先把针插入布上的黑线,小心翼翼地沿着线缝,可是我怎么觉得这支绣花针比我平时写字的钢笔都沉重,它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还偷偷地在我的手指头上留下两个“刺痛”的记号。过了磨合期,我的下“针”手法也略迅速,里面塞上棉花,封好口,布老虎的身体完工了。缝制耳朵就比较简单了,我三下五除二,飞针走线给布老虎装上两只霸气的耳朵。其它部位,都是用胶水粘上去就可以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布老虎展现在我面前,别提多可爱了。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今天我作为山西人,热爱山西的非遗文化,通过亲手实践做布老虎,争做非遗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