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版三伏天防暑也要防“寒”
文章字数:1406
今年又是长版三伏天
我国古人采用“干支纪事”的办法计算时间。由于天干是十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和去年一样,都是40天长版三伏天。根据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2年,有17年都是长版三伏天。
缘何说“热在三伏”
中国处于北半球的季风区,每年7月左右到8月前期,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着中国大陆上广阔的区域,带来一年中最为晴热少雨的天气,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气温会慢慢升高。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此外,由于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造成了天气闷热。因此,三伏天呈现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最高、潮湿闷热,体感温度高。
今年又正值厄尔尼诺年,在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下,更加容易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气候特点,需要格外提防高温等极端天气。
入伏后别犯“四禁忌”
对着空调直吹、猛喝冷饮、冲冷水澡……这些成了许多人度过“三伏天”的标配。其实,这些“标配”并不可取。“中医认为,三伏天就得热着过才养生。”7月10日,福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医生为读者盘点三伏天“四禁忌”,助力大家安然度过三伏天。
忌冷风对着吹
热天里,许多人窝在空调房里,一点汗也不肯流。
医生表示,古语道“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度依赖炉火,以免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人本身就是要顺天时,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接受炎热的考验。他建议,傍晚时分,市民可以出门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有好处。
当然天热的时候,为了避免中暑,需要仰仗空调降温。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的冷风直吹,特别是不要对着颈椎吹,以免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可以搭个披肩。
忌冷饮不离手
一杯冰可乐入口,一根冰棍下肚,似乎是夏天解暑最畅快的方式。但一定要适可而止。
医生介绍,冰棒、冷饮适当吃能解暑,但大量吃会伤身,导致胃疼、拉肚子。
“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医生表示,其实喝热茶比喝冷饮更解渴更养生。一杯热茶,出点汗,闷热之气得以宣泄。此外,“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喝点姜茶也不失为养生好办法。
同时,他提醒,特别渴的时候,也不要大口大量喝水。因为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忌直接冲冷水澡
许多人运动后就直接冲冷水澡。“这不可取”,医生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热天全身毛孔处于打开状态,这时立即冲凉,寒湿之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另一个角度看,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医生建议,特别热的时候,最好先让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后,再洗澡。水温不能太低也不要太高。
忌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会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中暑”。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午睡半小时也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
我国古人采用“干支纪事”的办法计算时间。由于天干是十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和去年一样,都是40天长版三伏天。根据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2年,有17年都是长版三伏天。
缘何说“热在三伏”
中国处于北半球的季风区,每年7月左右到8月前期,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着中国大陆上广阔的区域,带来一年中最为晴热少雨的天气,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气温会慢慢升高。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此外,由于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造成了天气闷热。因此,三伏天呈现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最高、潮湿闷热,体感温度高。
今年又正值厄尔尼诺年,在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下,更加容易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气候特点,需要格外提防高温等极端天气。
入伏后别犯“四禁忌”
对着空调直吹、猛喝冷饮、冲冷水澡……这些成了许多人度过“三伏天”的标配。其实,这些“标配”并不可取。“中医认为,三伏天就得热着过才养生。”7月10日,福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医生为读者盘点三伏天“四禁忌”,助力大家安然度过三伏天。
忌冷风对着吹
热天里,许多人窝在空调房里,一点汗也不肯流。
医生表示,古语道“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度依赖炉火,以免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人本身就是要顺天时,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接受炎热的考验。他建议,傍晚时分,市民可以出门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有好处。
当然天热的时候,为了避免中暑,需要仰仗空调降温。但要注意避免空调的冷风直吹,特别是不要对着颈椎吹,以免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可以搭个披肩。
忌冷饮不离手
一杯冰可乐入口,一根冰棍下肚,似乎是夏天解暑最畅快的方式。但一定要适可而止。
医生介绍,冰棒、冷饮适当吃能解暑,但大量吃会伤身,导致胃疼、拉肚子。
“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医生表示,其实喝热茶比喝冷饮更解渴更养生。一杯热茶,出点汗,闷热之气得以宣泄。此外,“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喝点姜茶也不失为养生好办法。
同时,他提醒,特别渴的时候,也不要大口大量喝水。因为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忌直接冲冷水澡
许多人运动后就直接冲冷水澡。“这不可取”,医生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热天全身毛孔处于打开状态,这时立即冲凉,寒湿之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另一个角度看,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医生建议,特别热的时候,最好先让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后,再洗澡。水温不能太低也不要太高。
忌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会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中暑”。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午睡半小时也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