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加速度 产业发展涌热潮
文章字数:2561
记者 李晶 通讯员 杨育彪
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聚焦“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现已建成含北坪循环经济园区、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在内的“一区三园”发展架构。2022年又规划万亩土地建设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力争将平鲁打造成头部经济硅芯谷、塞上绿都经济增长极。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率先破题、勇蹚新路,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抓住机遇,布局高端产业
走进低碳硅芯产业园,朔州光福、联风特气、晋楚三熹、山东国晶、北方能源和碳计算中心等项目错落有致分布在园区不同位置,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工建设。在“三一”5GW单晶硅项目区,一座近25000平方米的大型库房映入眼帘,旁边的工地上机器有序运行,工人们正紧张施工。据施工队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建设拉晶厂房,该厂房预计九月中旬举行点火仪式。
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是在省委、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期重点发展光伏、电子、碳化硅等基础材料产业,3年内将基础材料产业规模做大,逐步引进相关下游高端产业,5年内打造成为低碳硅芯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谋划并加快推动建设,目前已入驻的项目总投资501亿元。其中“三一”5GW单晶硅项目,实现了平鲁与世界500强企投资合作零的突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低碳硅芯园区作为“一号工程”,按照“三年打基础、六年立标杆”的奋斗目标,统筹全区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对园区建设工作进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园区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园内污水、雨水、供水等管道全部敷设,供电、供暖、供气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今年下半年达到了首期项目进场建设的条件,硅芯产业园区框架基本形成 。
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平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企业较多,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将传统煤炭企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我省能源大省转型升级改革的步伐,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响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推动平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晋坤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煤矿固废煤矸石为原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岭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国内外广泛好评,为我市绿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将固废综合利用,引进新能源绿色企业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途径之一。海泰新能朔州有限公司是新近引进的一家专注绿色能源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以光伏发电板为主。最近公司销量较好,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光伏组件,为即将交付的订单做最后的冲刺。海泰新能朔州有限公司因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开发区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围绕保障硅芯产业园绿电供应,把新能源产业项目作为硅芯产业园区重要的电力保障,将新能源指标全部倾向于在开发区有实质性投资的工业项目,2021年底批复了6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00MW,目前已经部分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
数字赋能,提高科技含量在山西省虹海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纵横交错,智能机械臂运转自如。公司总经理杨晋介绍说,该企业现在拥有全国首家关于防冻液、抑尘剂的全智能系统,整个流水线下来只需一到两个人就可以完全操作。
虹海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2.7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7亿元,主要生产矿用防冻液和抑尘剂。负责生产的经理牛茂海最近在带领各部门人员进行设备调试和操作培训,等工人们熟悉了操作流程后,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与提升,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区内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下一步将引导企业重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方向,提升智能化水平,全力支持企业由“制造”转为“智造,助力企业向高而攀,向上而进,推动全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去年以来,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成功高新技术企业1家;山西森杰医疗器件公司被山西工信厅命名为专精特新企业;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公司作为研发和生产无缝衔接的标准企业,多次接受省市领导的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科技水平和知名度。
党建引领,注入全新动能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辖区企业特点、党员分布等情况,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单独组建、企业联建、行业统建、派员帮建等多种方式,依托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三大党建联盟即北坪循环经济园区党群服务联盟、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党群服务联盟、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党群服务联盟。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牢固树立“党工委统筹、区域协同、上下同频、企业联盟、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理念,创新“12361”党建工作模式,即搭建一个党群服务智慧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机制,构建开发区、园区、企业三级联动体系,打造“六张名片”,形成“一企一特色”党建工作局面,将党建工作与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对企业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务工人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让党建“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共建、共创、共享、共赢,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从需求出发、从问题出发、从效果出发,创新“12361”党建工作法,成为政府与企业互动,企业与部门互动、企业与企业互动、企业与党员互动,党员与职工互动的坚实载体,形成政企党建资源共享、党群组织共建、发展成果共享、党政企多方共赢的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有序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建设。到2022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51家,其中“四上”企业2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2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118.43亿元,同比增长60.8%。2022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118.4亿元,同比增长60.8%,区内企业全年实现税收3.3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4701.04万元,同比增长38.3%;实际利用外资1.027亿美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改革破局,以创新开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用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擦亮服务招牌,在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经开人”的贡献。
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聚焦“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现已建成含北坪循环经济园区、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在内的“一区三园”发展架构。2022年又规划万亩土地建设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力争将平鲁打造成头部经济硅芯谷、塞上绿都经济增长极。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率先破题、勇蹚新路,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抓住机遇,布局高端产业
走进低碳硅芯产业园,朔州光福、联风特气、晋楚三熹、山东国晶、北方能源和碳计算中心等项目错落有致分布在园区不同位置,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工建设。在“三一”5GW单晶硅项目区,一座近25000平方米的大型库房映入眼帘,旁边的工地上机器有序运行,工人们正紧张施工。据施工队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建设拉晶厂房,该厂房预计九月中旬举行点火仪式。
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是在省委、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期重点发展光伏、电子、碳化硅等基础材料产业,3年内将基础材料产业规模做大,逐步引进相关下游高端产业,5年内打造成为低碳硅芯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谋划并加快推动建设,目前已入驻的项目总投资501亿元。其中“三一”5GW单晶硅项目,实现了平鲁与世界500强企投资合作零的突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低碳硅芯园区作为“一号工程”,按照“三年打基础、六年立标杆”的奋斗目标,统筹全区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对园区建设工作进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园区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园内污水、雨水、供水等管道全部敷设,供电、供暖、供气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今年下半年达到了首期项目进场建设的条件,硅芯产业园区框架基本形成 。
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平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企业较多,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将传统煤炭企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我省能源大省转型升级改革的步伐,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响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推动平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晋坤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煤矿固废煤矸石为原料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岭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国内外广泛好评,为我市绿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将固废综合利用,引进新能源绿色企业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途径之一。海泰新能朔州有限公司是新近引进的一家专注绿色能源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以光伏发电板为主。最近公司销量较好,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批光伏组件,为即将交付的订单做最后的冲刺。海泰新能朔州有限公司因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开发区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围绕保障硅芯产业园绿电供应,把新能源产业项目作为硅芯产业园区重要的电力保障,将新能源指标全部倾向于在开发区有实质性投资的工业项目,2021年底批复了6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00MW,目前已经部分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
数字赋能,提高科技含量在山西省虹海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纵横交错,智能机械臂运转自如。公司总经理杨晋介绍说,该企业现在拥有全国首家关于防冻液、抑尘剂的全智能系统,整个流水线下来只需一到两个人就可以完全操作。
虹海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2.7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7亿元,主要生产矿用防冻液和抑尘剂。负责生产的经理牛茂海最近在带领各部门人员进行设备调试和操作培训,等工人们熟悉了操作流程后,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
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与提升,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区内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下一步将引导企业重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方向,提升智能化水平,全力支持企业由“制造”转为“智造,助力企业向高而攀,向上而进,推动全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去年以来,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成功高新技术企业1家;山西森杰医疗器件公司被山西工信厅命名为专精特新企业;山西晋坤矿产品有限公司作为研发和生产无缝衔接的标准企业,多次接受省市领导的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科技水平和知名度。
党建引领,注入全新动能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辖区企业特点、党员分布等情况,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单独组建、企业联建、行业统建、派员帮建等多种方式,依托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三大党建联盟即北坪循环经济园区党群服务联盟、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党群服务联盟、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党群服务联盟。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牢固树立“党工委统筹、区域协同、上下同频、企业联盟、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理念,创新“12361”党建工作模式,即搭建一个党群服务智慧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机制,构建开发区、园区、企业三级联动体系,打造“六张名片”,形成“一企一特色”党建工作局面,将党建工作与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对企业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务工人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让党建“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共建、共创、共享、共赢,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从需求出发、从问题出发、从效果出发,创新“12361”党建工作法,成为政府与企业互动,企业与部门互动、企业与企业互动、企业与党员互动,党员与职工互动的坚实载体,形成政企党建资源共享、党群组织共建、发展成果共享、党政企多方共赢的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有序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建设。到2022年底,开发区入驻企业51家,其中“四上”企业2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2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118.43亿元,同比增长60.8%。2022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118.4亿元,同比增长60.8%,区内企业全年实现税收3.3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4701.04万元,同比增长38.3%;实际利用外资1.027亿美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改革破局,以创新开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用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擦亮服务招牌,在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经开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