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别样美丽竞风流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纪实
文章字数:3477




  记者高瑞昌
  盛夏时节,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兰州市,铺展开了“诗与远方”的别样壮美画卷——
  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水墨丹霞等风景名胜区,绚丽多彩,令人神往;
  中山铁桥、秦腔博物馆、《读者》集团等人文景点,点亮历史,赓续传承;
  现代农业示范园、化工园区、定连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内,创新跃动,气势如虹;
  ……
  7月24日至27日,“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兰州圆满举办。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参观采访,感受生态兰州、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的底蕴和魅力,深感震撼,由衷赞叹:兰州风情,别样精彩;兰州崛起,指日可待……
  ●生态兰州——熏风入夏时,城市美如画
  七月的金城,绿荫遍地,花开成海。参加“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的160多名嘉宾,信步在黄河风情线上,观两山对峙,赏大河奔流,万里波涛入襟怀,古今故事仍传唱,引得各家党媒社长总编们纷纷感叹:黄河之滨果然很美丽!
  兰州,也称金城。这是一座因河而美,更因河而盛的城市——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黄河风情线是全国最长的城市滨河景观带之一。景区核心段西起西固西柳沟,东至城关桑园峡,全长47.5公里,有23座现代桥梁、55座主题雕塑、21个主题公园。在这里,城市文明与自然风光完美交融,自然风光又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让这座山水之城奏响了“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
  “近年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做好黄河文章,全域规划建设黄河风情大景区,致力于建设山清、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廊道,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造福的‘黄河福道’,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跟随着活动主办方兰州日报负责人的脚步,百家党媒社长总编们来到了南滨河路的望河亭。
  洁白如玉的大理石栏杆,古朴雅致的观河亭台,漫步其上,水光接天,峰峦叠嶂,江山如画;彩彻区明,物华天宝,高楼林立。南北两山与沿岸湿地、桥梁、雕塑等景观融为一体,黄河生态廊道画卷徐徐铺展——浪花淘尽英雄,风景这边独好。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这首清代兰州人江得符的《我忆兰州好》诗歌,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兰州生态古来之秀美,发现兰州城市现在之更宜居。
  白塔巍巍,水车悠悠,铁桥横卧,景随步移。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内有近水广场、亲水平台、音乐喷泉、游览健身步道等旅游设施星罗棋布,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四库全书、甘肃大剧院、兰州音乐厅等文化场馆镶嵌其间,是人们了解兰州历史、观赏金城美景、体验黄河风情的好去处,被南来北往的游客誉为“兰州外滩”。
  而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则是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又一处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景区因分布面积最大、地貌种类最全、形成时间最古老、发现时间最晚、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文化积淀最深、名人经过最多,而素有“九最”之称。
  大约在几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如今,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里已成为一片丹霞地貌,身临其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体验出时光的厚重。
  ●文化兰州——黄河连丝路,人文说不尽
  步入兰州彩陶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厅,一股远古气息扑面而来,精心设计的原始风格的展台展示了兰州地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及各时期、各种类型的彩陶文物;声、光、电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段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人类的制陶工艺流程。
  而在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里,随处可见运用珍贵实物、微缩景观模型、历史场景复原、图片资料等多种手段,展示的黄河桥梁概貌和兰州黄河铁桥的百年历史沧桑,让人清晰触摸到黄河桥梁的发展历史脉络。
  最早的秦腔唱本、脸谱、老杂志、老戏票、唐代的戏俑……秦腔博物馆里的这些实物资料,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于秦腔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而互动性触摸屏,既让游客随时可以了解和欣赏秦腔名家名段,也可以在复原的古代戏园里,观赏由幻影成像技术“现场”演绎的秦腔演出……
  还有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文化体验馆与上面提到的桥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彩陶馆并称为金城关“五馆”,都坐落于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该博览园集萃甘肃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是兰州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
  兰州,自古就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它既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
  作为兰州地标的中山铁桥,于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是第一座横跨黄河的铁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黄河母亲雕塑已成为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母亲形象的代表;兰州牛肉面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漫步城市之中,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其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兰州靓丽名片、“中国第一期刊”《读者》——兰州的核心文化产品《读者》杂志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发行量多年领跑中国期刊界,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来到《读者》集团,就像走进了神圣的殿堂。”参加“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的嘉宾们在《读者》集团纷纷热情地打卡留念。“确切地说,这种心情就像粉丝见到了倾慕多年的偶像。”有媒体人如此解释这份激动。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
  ●新兴兰州——创新正当时,工业得其势
  “我们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创建于上海,1956年西迁兰州,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018年搬入兰州新区,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467个、独家产品10个……”
  “没想到西北的风沙虽然大,却能长出如此热烈娇艳的玫瑰……”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鲜花种植基地,兰州特有的苦水玫瑰连片种植,或含苞待放,或花开正艳,清风徐来,花香沁鼻。该基地吸纳了周边地区农民及舟曲移民就业,农民每天靠采摘玫瑰,一个月就可收入五千多元……
  “目前,化工园区已引进2家民营500强企业,3家石油化工500强企业,40余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年产值超100亿元。到2030年,化工园区年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憧憬未来,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锦信心满满……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0年8月开始筹建。十多年来,兰州新区紧扣“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以前瞻思维、改革办法、创新路径砥砺奋进,在空间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培育、对外开放、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华丽转变,铸就了“政治坚定、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的兰州新区精神。
  “这个材料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它能应用于哪些场景?”“韧性怎么样?”在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内的兰州市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在讲解员的测试下,原本长长延伸着的金属环在低温中瞬间缩成一团,前一秒还松动的卡扣立马就牢固起来。这一幕深深吸引了参加“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的嘉宾们,大家惊奇不已,纷纷提问。
  兰州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从科技街起步的兰州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达到第56名——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两家机械人工心脏瓣膜的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研制的新一代CL-V型“兰飞瓣”成为国内人工机械瓣膜“领航标”。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Ⅲ价轮状病毒疫苗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7%。
  奇正藏药研发的消痛贴膏连续12年排名外用止痛药销售榜第一,位居首届非处方药产品排行榜中药外科类榜首……
  转型升级永无止境。如今,兰州正按照“北上、东进、西固、南屏”空间战略部署要求,集聚资源要素重振“兰州制造”“兰州创新”“兰州枢纽”,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了强劲势头。
  时光更添河山美,珍惜今朝当奋进。我们坚信,作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雁的兰州,在打好强省会行动主动仗,打造赏心悦目、美丽宜居的现代都市新征程中,一定会成就美好的愿景,绽放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