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惺惺相惜说王孝
● 李柱
文章字数:1497
  我与王孝相识于风华正茂之年,相契于同工共事之中,相知于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相惜于境遇相类、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可谓惺惺焉。
  我与王孝在一起工作十余年,深知其处世为人正派,少年老成,随和中正。与同事团结友爱,主持正义,办事公道。从不隐瞒自己对人对事认准的观点,仗义执言,对好人好事赞赏有加;对宵小之徒敢直言相怼,不留情面。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尽心竭力去完成;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从不偷奸耍滑,或虚与委蛇。领导面前,从来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实事求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努力奉献却不计报酬。对家庭尽责,艰辛付出,育子女皆成良材,自我发展服务于社会。对诸弟友爱,克己襄助,使之自立。对弱势群体,悯农助困,尽力帮扶脱贫。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博得好人之称,堪称同辈之典范。
  王孝退休而不寂寞,编《老年报》以奉余热;修《家乘》以传子孙;弄翰墨以自怡乐。今《诗文书画集》编成,我有幸先睹为快,集中所述经历、家世、手足(兄弟)、夫妻琐事,娓娓道来,简略而明晰,纸短而情长。读之犹如重新经历了一遍混沌世界,体味了一回世态炎凉。
  文中所述虽属个体经历,却是当年普遍现象。写实而不失真,堪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足见其守正而平和之心境。吾国正史中每有粉饰,或非全属“黄钟”,窃以为“瓦缶”也无须毁弃,虽不能雷鸣,击之或有正音。历代野史中颇多当时真情实景,自有其存在价值。今人汹汹,是非不分者有之,黑白颠倒者有之,不明究理者有之,莫名其妙者有之,漠不关心者更是人群之多数。我与王孝同为过来人,文中所记情境人事,奉读之余,历历在目,宛然如昨。这些篇什夫子自道,真实不虚,留与子孙,言传身教,大可励志。传之后人,可当野史来读,也可作为乡土教材,其价值不可低估。
  王孝因通音律能操乐器而脱农为工,因擅书画从“领导阶级”跳入文艺队伍。青年时代利用放映电影之余,锄禾养家之暇,先拜民间画匠为师,后经专业名宿指点。画炕围、画挂镜、绘胤谱、画油布、烫立柜,制作彩灯、彩车。年富力强之时,从不过周日节假日, 以一技之长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增了光添了彩。
  王孝中年转干任职,为吏为官,谨小慎微,勤政为民。2010年在岗到限退休后,专心弄笔染翰,数年之后,墨泼宣纸无数,皇皇成摞成堆。每为识者求去,悬之庭堂,藏诸箱箧,视若拱璧。专集所录书画属九牛之一毛,风檐展读,清气扑人。水墨淋漓之中有江河横流,有云山万重;色彩斑斓之间见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章法讲究,笔精墨妙,既能陶情遣兴,也可自娱娱人。
  专集中更有真草篆隶,巨幛小幅,所书内容皆是前贤诗文、今人名言。向壁释读,可体味汉字之精深,书法之内涵。可激发有志者奋进,好学者明理,儒雅者味道,闲适者清净。于潜移默化中如聆仙乐,如品佳酿。一册在手,随时随地可细品慢咽。千载之后,仍是精神之食粮,家族之荣耀。
  清人张潮《幽梦影》:“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对照六条,纵观王孝此生,未遇战乱而安享太平;朔地难称湖山之胜,却有苍古雄迈之景;半生所遇长官,绝少宵小之辈,而多慧眼识珠之人;早年家境贫困,临老住170平方米华屋,家道堪称优裕;娶大户人家之女,相夫教子,相敬如宾,友爱诸弟,和谐邻里,真好妻命;所育子女,各有大成,圆了宿梦,门庭转换,耀祖光宗。王孝不枉此生,可云全福。究其原因,天时也,地利也,人和也,人何以和?自作自和也。
  茫茫大千,悠悠时空。我与王孝同年同事同游同好,系有幸相遇在沧海中的两粒粟米。相知相契相惜有年,须臾之间,多半生已过。福人自有福相,唯愿吾侪身体康健,唯愿上苍假以天年。与子共适共享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尘世之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