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见证朔县自学考试
文章字数:4273
  ●陈永胜
  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社会急需各方面人才。但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每年能进入高校的学生还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大力发展自学考试的有关政策。197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成立,1981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和辽宁三市一省试点,1983年,这4个省市就有了我国第一批自学考试毕业生。
  从1983年开始,国家又在11个省推广了自学考试,山西即是其中之一,相应成立了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至1988年,自学考试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同年,国务院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条例》的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1984年4月,山西省首次开考了汉语言文学和党政干部管理两个专业,其主考院校分别是山西师大和山西大学。两个专业首次只开考了一门公共课——政治经济学。一个月后,我领到了这一科的合格证。
  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受到了应有的礼遇。学文化、学技术的热潮在全国一浪赶过一浪。自学考试制度未实行前,全国各地的业余大学、函授大学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其中《山西青年》杂志社创办的刊授大学,尽管国家不承认学历,但报名人员数以万计,竟能把全国各地的自学者吸引过来,气势之大,蔚为壮观。
  198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山东师范大学在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生的启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启事说,他们要让自学者立志成才,通过系统的自学,让自学者完全达到普通高校专科或本科的水平。我看后倍受鼓舞,立即报名成了山东师大的函授生。一个月后,我就收到了山东师大寄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政治经济学》等5种教材及相应的辅导材料和自学课程进度表。
  回过头来想,当初正是这种全国性的自学热潮,客观上推动了国家的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也为自学考试制度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北京、天津、上海、辽宁自学考试的试行,更加激发了全国自学者的积极性。
  三
  自学考试的准入门槛很低,也可以说是没有门槛,报考人员不受年龄、学历、身份等限制。但有一条令人不解,即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不承认普通高校、电大、党校的专科毕业生的学历,也就是说这些大专生要想取得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证书,必须得从专科考起,不能越过专科直接考本科。其理由是自考考试大纲与普通高校的不完全一致,自考教材的难度略高于普通高校。
  在第一轮专科考试中,朔县的考生并不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大约只有50多人,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雁北师专、电大毕业的专科生,他们多数为教师和干部,工人只有神头电厂的几个,农民身份的人只有我一个。
  当初,自学考试是一种新生事物,国家十分关心,社会十分关注,其焦点是自考毕业生水平到底达到达不到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水平。对此社会各界众说纷纭。为此,国家教委的做法是:考试容易,毕业难,一门一门过关,绝不降低标准。记得是1985年北京市教委出版的《自学考试报》上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十分担心自考的质量,对自考也颇有微词。为此,北大中文系曾把北京市和上海市自考过的《古代汉语》《形式逻辑》《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的试题,在相同的时间里考他们的学生,及格率虽说高于自考生,但也不过是50%的水平,其中《古代汉语》的及格率不到35%。从此,高校的师生才算是从心里认可了这种考试制度。
  考场纪律是自学考试成败的关键,当时国家在这方面抓得很紧。对于自学考试,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尤其是对“国家承认学历”这一政策比较敏感,其中也包括不少的监考人员。我至今记得,每个考场设有3名监考人员,其中2人来自外县,他们都十分尽责,开考前都会向考生说:“自学考试不同于高考,我们必须监得严严实实。如果监不严,我们就对不起那些寒窗苦读的大学生,再说了,这也是省教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希望大家配合、原谅……”果然是说到做到,只要有做弊的行为甚至是嫌疑,就会被逐出考场。在考《形式逻辑》《外国文学》和《哲学》中,就有几名考生被清理了出去。再说了,由于考生少,也给监考人员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比如在《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中,朔县只有5名考生,一个考场3名监考人员监5名考生,实在轻松。
  自考每年举行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不知如今还是不是这样了。1984年上半年,两个专业都只开了一门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至1986年上半年,10门课程全部考完,最后一次开考了4门,是两年中最多的一次。在这10门课程中,我都是一次性合格的。就这样,我成了朔县第一轮考试中唯一的一名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生,我的毕业证号是000355号。我自学成才的事迹曾刊登在当年的《山西青年》和第二年的《我的大学》上。
  1986年,山西省的党政干部管理专业自学考试也产生了首届毕业生,朔县也仅有一名考生取得了毕业证书。这位考生叫吴天璧,当时已经是朔县教育局的局长了。当时,一位认识吴天璧的考友和我说:“别看吴天璧已经是局长了,自学起来可有精神哩,一点也不比咱们差呀!”
  据当年的《北京自学考试报》报道,尽管国家规定“自考毕业生不包分配”,但河北等省却把没有正式工作的首届、二届自考毕业生分配了工作。可惜我投错了胎,没有生在河北。但同样鼓起了我坚持自学本科的信心。
  四
  1986年上半年,山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第一批自考专科生,本科自考何时开考?是广大自考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们十分关心的事。直到1989年,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才批准了山西省下半年开考本科考试。我兴致勃勃地报了名,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本科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明显高于专科,学起来并不轻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买不到国家规定的材料,自己熟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很少,可以说是“举目无亲”。为此只好到处借,四处求援。真还应了那句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的朋友石冰托人走后门从图书馆给我借来了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同学梁剑锋给我从她的学校山西师大的中文系朋友处借来了《美学》和《现代汉语修辞学》,双挂号从临汾寄到了朔州;王力的《古代汉语》和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则是从上海新华书店邮购回来的。在近十年的自学中,我得到了赵昭老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赵德邦、卢平、张宝国、贾莉、刘克顺等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能不能十年不动摇地坚持自学,自己的心里恐怕也没个底。
  借回来的书格外珍贵,我至今保存的《美学》《语法讲义》《现代汉语修辞学》《外国文学简史》都是十分完整的手抄本,大约有100余万字。当时之所以要一字不漏地抄下来,是为了预防一次考不住再考时使用。因为借来的书是要还人家的。还好,这些课程都一次性结业,没想到这些“手抄本”竟成了朋友们赞美我的“生动物证”。
  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有两份报纸和两份刊物给了我最大的帮助。报纸是《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市自考委主办的《北京自学考试报》,杂志是华东师大主办的《中文自修》和上海自考委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文自学指导》。这上面既有关于全国自学考试的动态性新闻,也有具体的学习辅导材料以及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自考试题。近十年的自学中,我先后读了200多部中外名著。
  到1991年下半年,我考完了本科的全部课程,共计15门。其中有14门是一次性结业的。对于本科考试来说,拿到所有的单科结业证只算完成了学业的一半,另一半就是论文答辩。
  1992年春,我开始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山西师大为我指定的导师是中文系副教授秦德行先生。首先是给导师寄毕业论文提纲,最多可寄三个方向的选题。我寄的选题一是《<红楼梦>艺术形象论》,二是《<孔雀东南飞>艺术形象的时代意义》,三是《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到十天,就收到了秦先生的回信。他说:“《<红楼梦>艺术形象论》范围太大,如选,要将范围缩小到一个人或一组人,”如“王熙风艺术形象论”或“薛宝钗与袭人论”或“东西府两大太太论”等。“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目前艺术界争论太多,不宜本科毕业生选。《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时的代表作,前人论述固然不少,但只要有新意,可以一试……请你选定后挂号告我为盼”。
  就这样我选了《论<孔雀东南飞>艺术形象的时代意义》,论题是秦先生给定下的,原计划1992年秋季或1993年春季答辩。论文反复改写,秦先生一遍又一遍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记得是1992年国庆节前夕,论文已修改了第六次。秦先生来信说:“论文很像个样子了。照我的意见再改一下就可以正式寄给答辩委员会了。但须注意:一、为了能顺利通过答辩,宜选在明年秋季,这样还有近一年的学习时间;如选在春季,恐怕时间不充分,欲速则不达。二、这一年时间,可集中精力学习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学习一下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和《中国小说史略》等专著。三、你的刻苦精神令我感动,令眼下的在校生汗颜。有问题有疑难即可写信告知,为师者以此为荣也”。秦先生每次改稿后即附上一页手书,两年中共有七八封,我一直保存到2003年,可惜这一年搬家时弄丢了。
  1993年国庆节过后,论文答辩在师大中文系的一排平房中举行。答辩的前一天,我在山西师大拜见了秦先生,大约不到60岁,面目极是和善,他说:“导师不能担任自己学生的答辩组成员。明天你答辩时不要紧张,知道啥就说啥,估计你没问题,即使通不过,还有明年。你住在哪里?千万要吃好休息好啊。”
  第二天下午,我走进了答辩会场,会场并不大,顶多60平方米,上面坐着5名考官,一场答辩30多分种。前5分钟是简述论文大概,后30分钟是回答考官的提问,一般是3到5个问题。我回答了三四个提问。当我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时,坐在最中间的那位满头银发的先生笑着说:“行了!不错!难为你了!等着拿毕业证吧。”事后,我听秦先生说,除非特别优秀者,考官当场说“行了!不错”的评价的话是很少见的。秦先生很高兴,我自然也格外兴奋。
  山西的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从1991年产生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至1993年共6批毕业了199人,其中,朔城区共有7人拿到了毕业证书,分别是张国华、蔚晓霞、苏玺、高建春、落金寿、赵生华和我。
  五
  回过头来看,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无疑给有志于自学成才的青年人提供了一条实现大学梦的有效途径。但远远不止于此,它的成功,在于推动了人们崇尚知识、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奋斗精神,养成了刻苦读书的良好习惯。
  朔县和后来的朔城区,至今究竟有多少人取得了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一点是,不少经历过自考的人,大都是喜欢读书、善于学习的,活到老学到老成了他们不是座右铭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