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好价低引客来蔬菜市场忙售卖
文章字数:1010
本报讯(记者 杨瑞君)个大肉厚的青椒,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嫩绿瘦长的豆角……记者在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看到,客商们和菜农忙着议价,想要收购一批新鲜蔬菜,另一边菜农们正忙着将各种新鲜的蔬菜打包装箱,通过冷链车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当地蔬菜产量丰富,比外省蔬菜价格便宜、品质新鲜,特别受到采购商的欢迎。“我是来自山东的,到咱们这儿收点青椒,这边的青椒质量好,价格又低,产量也大,我都来收购了好几年了。”山东客商姜先生说道。
今年,应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蔬菜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何更好的利用交易市场把蔬菜销售出去成为当地菜农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不断扩大规模升级改造,由原来占地面积约150亩到现在的占地面积200余亩,并建立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大信息、交易、洗理、制冷、贮藏、加工、包装、运输、汇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新的服务交易大厅、硬化了路面、新添了制冷设备,为远道而来的客商和农户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据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作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当地菜农蔬菜销售的主要渠道,在每年7月份开始到10月底结束,低峰期的日吞吐量为100吨到200吨左右,日交易金额是30万元到60万元左右,高峰期的日吞吐量为1000吨到2000吨左右,日交易额是300万元到600万元左右,预计年吞吐蔬菜量达到50000吨以上,年交易额达到2个亿元到3个亿元左右,其中蔬菜品种有西红柿、豆角、青椒等1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6个省300多家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带动了当地1万余人就业,为当地菜农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力量。
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围绕设施蔬菜上规模、露地蔬菜提品质、全县蔬菜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全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绿色菜都)为战略目标,积极拓展蔬菜种植面积,提升种植品质,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脱水蔬菜厂达33家,制冷库38座。使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面貌一新,驶上了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南河种镇将积极引导菜农改变传统单一种植,向绿色有机蔬菜发展,并通过规范化运营化手段提升“应洲绿”蔬菜品牌知晓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电子商务,打通线上线下交易,畅通蔬菜种、产、销各个环节,拓宽蔬菜销售渠道,调动菜农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当地蔬菜产量丰富,比外省蔬菜价格便宜、品质新鲜,特别受到采购商的欢迎。“我是来自山东的,到咱们这儿收点青椒,这边的青椒质量好,价格又低,产量也大,我都来收购了好几年了。”山东客商姜先生说道。
今年,应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蔬菜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何更好的利用交易市场把蔬菜销售出去成为当地菜农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不断扩大规模升级改造,由原来占地面积约150亩到现在的占地面积200余亩,并建立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不断加大信息、交易、洗理、制冷、贮藏、加工、包装、运输、汇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新的服务交易大厅、硬化了路面、新添了制冷设备,为远道而来的客商和农户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据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介绍,应县南河种蔬菜批发市场作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当地菜农蔬菜销售的主要渠道,在每年7月份开始到10月底结束,低峰期的日吞吐量为100吨到200吨左右,日交易金额是30万元到60万元左右,高峰期的日吞吐量为1000吨到2000吨左右,日交易额是300万元到600万元左右,预计年吞吐蔬菜量达到50000吨以上,年交易额达到2个亿元到3个亿元左右,其中蔬菜品种有西红柿、豆角、青椒等1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6个省300多家消费市场和加工企业,带动了当地1万余人就业,为当地菜农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力量。
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围绕设施蔬菜上规模、露地蔬菜提品质、全县蔬菜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全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绿色菜都)为战略目标,积极拓展蔬菜种植面积,提升种植品质,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脱水蔬菜厂达33家,制冷库38座。使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面貌一新,驶上了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南河种镇将积极引导菜农改变传统单一种植,向绿色有机蔬菜发展,并通过规范化运营化手段提升“应洲绿”蔬菜品牌知晓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电子商务,打通线上线下交易,畅通蔬菜种、产、销各个环节,拓宽蔬菜销售渠道,调动菜农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