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如画产业兴
——朔州市和美乡村见闻
文章字数:2246
  山西日报记者 马占富
  昔日“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而今“塞下秋来风景异”,幸福生活踏歌至。
  朔州市对70个乡镇1166个村庄持续进行了6年的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村容村貌发生巨变,而且助推农村支柱产业壮大,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乡村建设美如画
  宽阔的党建文化广场,花池内栽植的金叶榆、松树等观赏树种美观漂亮,建起了儿童游乐场、村民议事园等,街道干净整洁,时代新风拂面,洋溢着文明气息。
  8月9日,记者走进朔州市朔城区贾庄乡化庄村。“村里原来大街小巷杂草丛生,路面坑坑洼洼,每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街道污水横流。现在大不一样,环境美了,村庄靓了。”几位村民正在广场上聊天,72岁的村民左顺笑逐颜开。
  2018年以来,化庄村清理了垃圾,硬化了街道,建起党建文化广场,维修翻新了村级活动场所,修建起枣园、杏园和菜园,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山涧流水汩汩,山头一片翠绿,头顶蓝天白云,偶尔听到几声鸟鸣,沿着蜿蜒曲折的S205省道,记者从应县白马石乡大石口村向南前行,所过村庄,绿荫环绕。
  在白马石乡界河村村西的千亩油菜花地,金黄色的油菜花花开正艳。走进界河村,宽敞的剧场、生态黄芪鸡基地和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映入眼帘,再向东走,是党建文化广场,广场上置有各种健身器材。“我们村以前街头到处是石头,房屋破烂不堪。现在,村里所有危房都已改造,家家通水泥路,户户干净整洁,村庄美丽,村民富裕。”看到喜人的变化,村民张良心里别提有多美。
  “我们乡曾经是全县最落后贫穷的地方,现在以原始生态为基础、自然风光为依托、红色文化为支撑,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旅康养目的地,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宜居宜业宜游。”谈及全乡的新面貌,白马石乡党委书记赵玉军很兴奋。
  文旅新景列画屏
  “我们这儿集住宿、餐饮、采摘、水上乐园、农业研学实践等功能于一体,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康养、生态综合休闲类农庄。”8月10日,在右玉县桃花源生态休闲产业园,总经理曹振国告诉记者。
  在园区,有的人带着孩子在采摘,有的人在水上乐园坐游艇,有的人带孩子观赏孔雀、鸳鸯、鸵鸟等禽类……孩子嬉戏,老人垂钓,游人如织,其乐融融。“我这次带孩子过来主要是体验田园乐趣,让孩子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增长见识,收获幸福和快乐。”大同游客王双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桃花源生态休闲产业园占地800亩,总投资1.2亿元,有果品蔬菜种植区、亲子研学体验区、特种禽类观赏区等六大区域,“今年又建成了无动力乐园、水上露营基地等项目,园区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从5月份开始,两个多月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营业收入200余万元。”曹振国说。
  近年来,右玉县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建起了杀虎口生态庄园、右卫艺术粮仓等“长城人家”,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通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长足发展,右玉县全县域被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区。
  平鲁区凤凰城镇,是一座古城。近几年,先后完成了北固山荒山绿化,维修了北固山景点、千佛洞、凤凰阁以及瓮城等,现在,该镇风光旖旎,景色怡人,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塞外文化旅游名镇,是全省21个“特色宜居”示范镇之一,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美的古城”称号。
  在平鲁凤凰古城外,北固山山顶的凤凰阁高高耸立,站在凤凰阁向南俯视,整个城池尽收眼底,城内街道呈凤凰展翅的布局扩展,似凤凰“蓄势待飞”。
  “近几年,全市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并建成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公路沿线打造了多个旅游示范村,有11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3A级旅游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成富介绍。
  生态和谐凤来栖
  “乡村振兴靠产业,好生态会让产业更兴旺。”朔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科长刘利军感慨地说。
  在“西口古道第一村”右玉县杀虎口风景名胜区马营河村,松柏苍翠,绿树浓荫,街道干净整洁,一进村,道路东侧的古戏台、亭台和古庙映入眼帘,道路两侧墙壁上绘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彩绘。“村里又投资1000万元进行村容村貌、庭院环境提升改造,建设农耕体验园、古驿站、古堡文化园等项目,打造集农、林、文、旅、康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朱义自豪地说。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去年7月,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包了该村的日光节能温室,建起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共有9座大棚,每座大棚有菌棒2.4万棒,每茬可产香菇150万公斤,全年可上架菌棒二茬,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到目前,已产香菇225万公斤,收益20万元。”在日光温室内,管理人员谭畅告诉记者。
  “我们负责上棒、疏蕾、采菇等工序,活不重,每月挣3000多元,有时加班能挣4000多元。”工人王凤女说。食用菌基地建成后,马营河村王凤女、姚竹青等15名妇女就到公司打工,既不误农活,每月又有了收入。
  “这儿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气温适宜,公司计划对28座拱形蔬菜大棚进行改造,辐射带动周边村开展香菇种植,打造‘现代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的香菇小镇,带领广大农户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共同富裕’新路子。”对公司的规划与前景,谭畅信心百倍。
  “全市坚持农业‘特’‘优’战略,肉羊、奶源、牧草等‘六大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基本成型,百亿元乳业、百亿元肉业等的‘四大全产业链’渐成集群发展态势,乡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刘利军说。
  处处皆风景,村村美如画。雁门关外的朔州,正致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塞上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