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枚“顺”制钱
●暴俊峰
文章字数:1407
  在我老家,许多人都有一个随身携带“顺”制钱的习俗,具体说起来就是,找一枚清代的“顺治通宝”古钱币,把它穿在钥匙环上,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钥匙始终不离身,据说是人们为讨一个“顺治”顺的口彩,寓意携带之人六六大顺,好运常在。
  我自不例外,钥匙环上也穿着一枚“顺”制钱,都带了十来年了,由于长久携带的缘故,这枚古钱币早已被磨得锃光瓦亮,通体泛着黄灿灿的金属光泽,一点都看不出来它曾经青绿铜锈的本来面目。说起来这枚“顺”制钱还是母亲送给我的,大约是我刚上班那会儿吧,她为了保佑我能够以后工作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四处寻找这种“顺治通宝”,找来找去,她都不甚满意,彼时因为人们对古钱币的追捧,实际上老百姓家里的真正的古钱币已经被古董商人淘走了好些,存量并不多。因此想找一枚货真价实的“顺”制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母亲终于找到了一枚给我,我不知道她从什么渠道找到的,只知道母亲好像说过,这枚制钱花了她一百多块钱。拿在手里,我并不觉得这枚“顺”制钱有什么不同,它和“康熙通宝”“雍正通宝”等没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对于这些古钱币,彼时我对它们所谓的保佑人们平安顺遂的“护身符”功能并不以为然。在我眼里,它们仅仅只是一些被前人铸造了货币形状的铜铅合金而已。只不过,随着时光流逝,它们被镌刻了历史的印记。
  这枚“顺”制钱没有陪伴我太长时间,可能也就是几年而已,因为我把它丢了,连钥匙串一起丢的。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是在原单位的宿舍楼里丢的,后来钥匙找回来了,但是其上所穿的那枚“顺”制钱却消失了,我非常惋惜。这枚“顺”制钱的丢失,第一次让我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之前好几个人看过,说这枚“顺”制钱品相好,是比较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但是却由于我的疏忽失误给搞丢了,虽然丢掉的是制钱本身,但实际上丢掉的是母亲为我祈福的一番心血。
  得知我的“顺”制钱丢了后,母亲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平静地说再为我找一枚,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竟然真得又寻来一枚给我,并叮嘱我,这回千万不要再搞丢了。我接过这第二枚“顺”制钱,这个母亲花费心血为我请来的“护身符”,郑重地将它穿进钥匙环里。
  带着它,我结婚成家,我工作调动,我远赴塞外,我在朔州晋城之间来回奔波,直到现在,十来年过去了,它还在我身边,我还带着它,我对它保护得很好。
  后来,母亲并未再送我任何类似实物,这两枚“顺”制钱是她送给我的唯二的礼物,不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母亲所能给我最好的礼物吧,毕竟她只是一介农妇,一辈子也没赚过什么钱,也没有过什么好的物质享受,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这两枚小小的“顺”制钱就是她竭尽所能为我提供的最好最贵重的礼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我都上了二十年的班,现在我已然不惑之年,但在她眼里,我感觉自己仍是一个孩子,每次回老家,她都要问吃了没?吃了饭再走吧,或是给你削个苹果梨吧……我都说不饿、不吃、不用,但当我下次再回来看她,她依然故我,不厌其烦地问我吃了没喝了没。除了吃喝,她还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每次都给我们讲她在电视上看到的养生健康知识,听得多了,总结起来就是,不要吃油腻、少放盐、少吃肉多吃菜,少喝酒多吃水果等一些现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常识性东西。但她总以为我们都不懂,总是一遍遍地强调,反复地告诫。
  我心想,母亲或许已经忘记她多年前送给我的那两枚“顺”制钱,有了它们傍身,你为儿子的祈福早已化为了永久,一直围绕在我身边。
  小小的一枚“顺”制钱,捧在手掌中,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