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反腐不能一阵子
文章字数:1657
  说起腐败,人们一般会习惯性地将贪官污吏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腐败就像瘟疫一样,一旦蔓延起来,腐败的就不仅仅是贪官污吏群体,所有手握社会资源使用权力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救死扶伤的医院和医生,在人们心中本是一个很圣洁的地方和高尚的职业,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医院不仅腐败滋生,而且成了继官员腐败的另一个腐败重灾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但事实就摆在那里。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今年全国已有超过18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面对这一冰冷而残酷的数据,我们既愤怒又唏嘘,更感到迷茫。为什么在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发达,医疗制度经历几轮改革的情况下,看病贵、看病难会成为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大山”。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医疗腐败;二是医德缺失。
  医疗系统专业性强,且相对封闭,一些医院的“关键少数”多重权力交叠,药品、耗材、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环节都需要院领导拍板决策,加上缺乏外部监督,收受回扣、暗箱操作等行为滋生。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不管是从被查处的这180名医院院长、书记,还是反腐近10年来过去被查处的那些医院院长、书记,其共同点都是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在医院人事任免、基建工程、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中贪污受贿。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医生被患者及其家属殴打致伤、甚至伤害致死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在谴责这种暴力伤医行为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其中有些医务人员,因医德缺失而激化矛盾的问题。自古以来,医者就是悬壶济世的生命救治者,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正所谓“医者父母心”是一名从医者的美德,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医院和医生已经将这一美德抛之脑后。面对患者不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而是不择手段地一切向钱看。有的医生向患者索要红包,有的医生对患者“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千方百计地多检查、多手术、多开药,然后达到多提成、多赚钱的目的。
  医疗腐败和医德缺失的直接后果是败坏了行业风气,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如何防止医疗腐败上,很多人呼吁让医院回归公益性质,与市场脱钩,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全额拨款。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提议恐怕已经只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而且,医院公益化也未必就会没有腐败。问题在于,我们既要在医疗改革中,设计出更好的医疗制度,更要在预防和监督医疗腐败上进一步法治化。这18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证明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开始在民生领域发力。医院虽然难以回归公益,但通过严格的治理和严厉打击,回归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还是未来可期的。
  目前,医疗反腐风暴仍在进行,医疗领域反腐暴露出的严峻问题,给整个医疗行业敲响警钟,面对群众迫切期盼、社会高度关注,医疗领域反腐等不得、缓不得,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拳出击,既要以疾风之力彻底切断贪腐利益链条,更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真正推动行业风气发生系统性转变,尽快还医疗行业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位高权重、医术高明绝不是贪腐的理由和借口。他们本应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为更多患者祛除病痛,攻克更多医学难题,培育更多优秀新人。然而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这些“高水平选手”依然迷失自我,坠入深渊。
  治标要治本,更要持之以恒。要从根本上扭转歪风邪气,还医疗行业清朗空间,当务之急是要彻底打破所谓行业“潜规则”坚冰,进一步明确医药行业须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内运行,划清“红线”“底线”“高压线”。
  这段时间,医疗反腐风暴下,多地医疗机构迅速开启自查自纠,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效果明显。可见反腐在医疗系统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得到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支持。着眼长远,还要努力推动综合监督机制,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蔚然成风。只有持之以恒反腐,多举措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医疗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彻底斩断吸附在行业上的灰色利益链条,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公正、更合理的配置,让老百姓不因腐败“加价”吃不起药、看不起病,这是全社会需要携手努力的方向。池茂花王文成张林贵石颖戎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