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看日出的桥
●季 江
文章字数:1281
  在桑干河经久不息、涓涓流动的乳汁的滋养下,在洪涛、翠微、草垛等群山怀抱之中,在家乡人民的共同抚养下,孕育了一块儿灵通福地。
  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群山之中翠微山最巍、最奇、最秀。而这块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灵通福地就在翠微山北,故起名为山阴。
  山阴县一直以“黑白绿”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发展。GDP几乎是年年领先,市委、市政府总是对我们夸赞不已,其它县区总是对我们刮目相看。但是一谈到城建,我们就难以言说。
  这与山阴县城的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山阴县城位于大同盆地的边缘,地势西高东低,呈缓坡状延伸。县城不像朔城区、怀仁、应县那么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在县城行驶,一会儿上去了,一会儿又得下个坡坡、拐个弯弯。
  旧城西面有二级公路的阻挡,东面有铁道的截拦,北面有北沙沟,南面是良田。这样的局势使得我们既不能西突,也不能北进,更不忍心毁坏良田。
  这样,我们虽窝在这块儿丰硕、富足的灵通福地内,却无法开发、难以拓展。
  然而,就在我们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党的十八大的号角给我们吹来了暖风。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既要保良田,也不乱拆乱建。县领导决定开发“新大陆”。县城东部有一块儿荒芜的盐碱滩,俗称东大滩。那里相对开阔平坦,而且庄稼难生。
  在县领导的努力之下,几年间,就在这块荒芜的贫瘠之地上,高楼崛起、商厦林立、绿树成荫、鲜花满地、顽童嘻戏。
  新城是建起来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旧城的人民如何沟通往来、互通有无?于是沟通新城和旧城的交通是迫不及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城和旧城的中间有几条南北横卧已久的铁轨,是很棘手的一个难题。它让位于城西的居民和位于城东的居民难以往来沟通。如果把铁道移出去,那只能是天方夜谭,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县政府倾囊而出也是难以完成。
  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201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跨路引桥方案。经过两年时间夜以继日的施工,架起了沟通东西的桥梁,打通了阻挡人们前行的壁垒。它全长820米,宽28米,起名为洪涛大桥。
  大步踏到桥上,一条宽敞展豁的柏油路呈现眼前。道路两旁路灯齐立。脸庞边清风飒飒,耳畔边车轮唰唰。清幽的花香味扑鼻而来,倍感身心爽朗。
  站在洪涛大桥的脊梁处,手扶护栏,面北迎风遥望,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经去过的地方——永静城。左手是令我怀旧的老城,右手是令我瞻望已久的新城,背后是巍巍翠微。
  西边夕阳西沉的地方是旧城,那是我们的昨天,那里有我们童心嘻戏的记忆;东边旭日东升的地方是新城,那是我们的明天,那里有我们筑梦的翅膀。
  洪涛大桥宛如一条纽带,左边系着旧城,也如系着我们的过去;右边系着新城,也如系着我们的将来。我站在这拱桥上,不仅可以领略到春花秋月,更能感受到过去、当下、将来的时空连接。
  夜晚,我们茶余饭后、闲暇之余远观桥上,路灯高照、车灯闪烁,五彩缤纷、炫丽多姿,整个洪涛桥被装饰得色彩斑斓,宛如雨后的彩虹,成为我们山阴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清晨,天空湛蓝,我们从旧城到新城沿桥健步,一路上城内的高楼商厦、朱梁玉雕、鸟语花香编织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我们走在桥上,陶醉其中,如人在画中游。
  我们走着走着,但见一轮红日扑面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