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右玉精神 永不落幕
——观民族歌剧《小老杨》有感
文章字数:2655

  □苏林和
  民族歌剧《小老杨》剧照。
  7月8日晚,民族歌剧《小老杨》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首演,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剧。
  同样取材右玉种树故事,不同的是该剧用歌的方式,紧紧围绕一棵小老杨咏唱,既铺开了一群人斗罢黄沙绿满山的壮阔图景,又刻画出个别家庭面对牺牲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全剧,有高品质的声乐,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有张力十足的群舞,布局精巧、表达细腻,在感动中激发共鸣,共鸣中渐进主题。
  故事凝练借小写大印证人民伟力
  近年来,《人世间》《山海情》等作品热播,充分说明用小人物悲欢映照大题材,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小老杨》讲述了以杨树林、陈西口为代表的右玉人植绿治沙的感人故事,并循序引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题。
  剧名一语双关、耐人寻味。主人公杨树林,群众称他“老杨”,其子戏称自己是“小老杨”。杨树林一生种树护树,经历儿子遇难、妻子痛别、十万苗死、运苗负伤、建厂砍树等诸多事件。本剧没有将重心放在两位县委书记上,而是始终聚焦“小老杨”,家庭离散因为儿子这个“小老杨”,绝处逢生因为一株新绿小老杨,其子葬在树下,小老杨既成了生长的绿色,又是感情的寄托。小老杨虽其貌不扬,却代表了一以贯之、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军旅歌曲《小白杨》异曲同工。
  “小风车”与“大风沙”对比中升华感情。风沙伤人,风车感人。肆虐的大风沙吹坏了小风车,人们却在小风车感召激励下实现了绿进沙退的梦想,两把“小风车”重圆也是绿梦成真的象征。童谣“风车风车呼噜噜地转,你是我们的好伙伴”反复咏唱,代表杨树林对儿子的思念,同时也唤醒人们对绿色的深切渴望,对美好生活的纯真向往。
  “沙退尽、天变蓝、地变绿”是杨树林妻子美娟无奈出走时留下的话,是历经努力和磨难认为难以实现的“定论”。美娟归来,是亲人的大团圆,也是“沙漠”变“绿洲”“定论”成“定局”壮志豪情的一声呐喊。承诺兑现,有起有落,同样是编剧的一笔精彩设计。
  全剧以事件为牵引,除序幕、尾声外,分战风沙、夫妻苦相别、狂风夜、一铺滩滩小老杨、林区风波、家园六个篇章。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具有很强连贯性,酷似传统戏曲的布局手法。
  语言风格特色明显。“不大大、不长长”等叠字运用,富含生活气息,独具山西味道。四毛的两段数来宝形象生动,风趣诙谐,跳出浑厚庄重的交响,带来一股喜悦的凉风。“战争年代堵枪口,和平时期堵风口”,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右玉精神”的丰富内涵。
  乐曲精致以声动情播撒艺术魔力
  作为西方高雅艺术代表,歌剧是独立且自成体系的艺术门类。近年来,我省文艺舞台上歌剧演出不多见,无论从创作经验还是人才队伍都相对匮乏,《小老杨》排演难度可想而知。
  此次演出伴奏乐队由省交响乐团担纲。刚进剧场前,乐师零零落落定音。大幕开启,乐团配合指挥徐徐开启华彩乐章。音乐是有保真度的,现场演出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个音符都是饱满的,器乐组合传递的力量和色彩会与你的情绪瞬间产生共鸣,进而不自觉带入场景环境和人物悲喜。
  现场,乐团指挥时而管控乐队,时而提领合唱团,在演员歌唱高潮处推动情绪,并恰到好处收煞唱句。好的乐团是保证演出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指挥则是提升演出成就的助推器。
  该剧作曲由山西籍作曲家臧云飞和省作曲家王京荣合作完成。臧云飞老师作为军旅作曲家,曾创作《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等诸多作品;而王京荣老师则常年活跃在山西音乐创作舞台,对山西本土戏曲、民歌等音乐较为熟悉,曾为《解放》《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等作曲。
  整部作品曲词相融、曲风流畅,有铿锵激越的进行曲,有哀怨婉转的咏叹调,有欢快灵动的民族风。曲作家大量运用美声、通俗、民族等演唱技法,并巧妙融入左权开花调、二人台等曲调。除此之外,我在个别曲句中还可以隐约感受到晋剧味道,熟悉的旋律全新加工应用,便有了创造性转化的新意。
  声为乐体,歌剧根本还离不开人声炫技。杨树林充满磁性的男中音,美娟柔美的女高音,人声的对比交融在《夫妻苦相别》一场得到充分展现,《风车谣》的男女咏唱色彩强弱明显,女声起伏强度大,高音狂飙直上,一声声呐喊直白心声。杨树林和陈西口二重唱“狂风吹了全都没了”表达了男人外在的沉默,女声独唱“泪流干了心都碎了”则赋予高度和力度,把不露于外的失落和焦急宣泄出来。
  合唱团男女声部叙事和烘托作用同样出色:幕前曲《一条苍河水》展开沧桑历史和艰苦岁月画卷;《不大大的苍河水》则表现出小老杨由苍河水滋养出的绿意生机……
  查看相关视频,我发现部分演员跟着钢琴伴奏排练。视唱、带乐、彩排,无论是乐手还是演员都是一种新的考验,大团队合作来之不易,默契的舞台呈现难能可贵。
  现场震撼多维立体彰显团队实力
  该剧舞台运用了巨幅纱幕。演出一开始,便像电视剧片头一样带来视觉冲击,右玉不同时期的面貌、种树的场面、绿树与沙地的对比,以及风沙吹动效果下的艺术画切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在“狂风夜”幕前,为了渲染大黄风效果,纱幕上投影不同角度的风沙席卷效果,台上渐落的枝叶,别具匠心的手法成功还原了恶劣艰苦的现实场景。
  灯光在地面巨型梯台的效果切换,较好表现了黄沙洼生态变“绿”的时代跃迁。空中岩、屋、树形吊景,为剧情发展营造了简单朴素的环境氛围,为本剧画风底色输出奠定基础。
  该剧舞蹈团队阵容强大。铁锹舞伴随着梯台运动,展示了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扇子舞则表现了小老杨开枝散叶、日新月异的生长动态;伞舞收放、旋转,瞬间变成一个个风车,寄予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更多期许。
  此次演出,合唱团分列舞台两侧,青春团队台风严谨,是衔接舞台和观众的桥梁,成为本剧的一大亮点。休息间隙,他们有序转身、安静离场,体现了很好的艺术素养。观看演出时,我的眼睛在交响乐指挥、合唱团、舞台主演之间不停转换,精彩瞬间的捕捉和艺术魅力的感知,让我对歌唱艺术有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印象。
  本剧群舞、歌唱演员均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校师生,编导、舞美、灯光、主演、伴奏等基本都来自本土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歌剧《小老杨》是我省歌剧史上的“百团大战”,在成本上低投入,产出上高收益。一方面激发本土人才创作热情,另一方面让师生走出讲台,登上舞台,接受“实战”检验。这是我省文艺团体“校团合一、产教融合”模式的有益探索,必将对新时代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小老杨,凝结着几代右玉人的希望、伤痛、历史和命脉,是“右玉精神”最有力的见证者。民族歌剧《小老杨》,历经数载打磨运筹,在众多艺术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心血滴灌下,终破土而出,也必定在山西这片文化沃土上扎根衍生,绽放绚丽花朵,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