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金黄
文章字数:87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场又一场雨下来,蜀黍棵青黑粗壮,蜀黍棒胀得要撑破衣裳,顶上的缨子由嫩黄渐变成红褐。青绿长身,白衣红缨,籽粒金黄。唧唧秋虫唱响了热烈欢快的丰收之歌。
乡下长大的我喜欢叫蜀黍,而不是叫玉米。这是祖辈沿袭下来的叫法,是一种渗入骨髓的习惯。掰蜀黍、剥蜀黍、挂蜀黍、晒蜀黍、烤蜀黍、煮蜀黍,挂在嘴边的蜀黍,把我们喂养大。
秋假时分,天微微明,村庄通向田间的土路上就沸腾起来,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拉架子车、拿镰刀、扛镢头、背篓子、提箩头、挎竹篮、挑担子……踏着纵横交错车辙印的小路,赶往自家的田地。
掰玉米是个辛苦活儿,好在我家人口多。每人把两垄,“咔嚓、咔嚓”,左掰一下,右掰一下,隔丈把远扔成一堆,看似轻省,但搁不住多,不停重复会让手腕酸疼。好不容易挨到地头,还要装运玉米。我张麻袋,姐往里装,哥哥一趟一趟往地头扛。虽已秋天,比人还高的青纱帐里密不透风,燥热难耐,玉米叶剌到胳膊上,刺挠得很,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但苦中有乐,田里热闹,虫声不断,有蟋蟀叫,有蝈蝈叫,也不怕人。随手抓两只,用草引逗它们斗架,有趣得很。间或找到一根“哑巴秆”,即不结穗的玉米秆,扒掉叶,咬去硬皮,像嚼甘蔗一样大口咀嚼,吞咽甜甜的汁水,在焦渴疲累时,是很过瘾的事。
沾着新鲜气息的玉米棒收到家,庭院里堆出了一座“小山”。在夜晚明晃晃的月光下,一家人围着“小山”坐一圈,手不识闲儿地剥玉米。刚开始大家还讲个笑话,打个嘴仗,兴致盎然地闲唠,渐渐地就只剩下撕玉米衣的“嘶啦”声和收音机里说评书的沙哑声,不觉间已夜深。
玉米剥完,送到房顶上晾晒,几天就能吃上新黄面。留辫子的玉米,成双结对地绑起,挂在树杈间、墙头上、屋檐下。朝阳墙面屋檐下那排木橛,一个个迎来了自己的新娘,结实的橛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辫。本是长在田园里的玉米,飞到了树上、墙上,装点着庄稼人的庭院,使简陋的小院变得金碧辉煌。
如今,那个挂满秋实的小院早已被贴着瓷砖的楼房取代,玉米曾经的辉煌成了最柔软的记忆,安放到心灵深处。透过时光的罅隙,恍若看到金黄的玉米从枝叶间探出头来,似乎在回望它走来的田园。
乡下长大的我喜欢叫蜀黍,而不是叫玉米。这是祖辈沿袭下来的叫法,是一种渗入骨髓的习惯。掰蜀黍、剥蜀黍、挂蜀黍、晒蜀黍、烤蜀黍、煮蜀黍,挂在嘴边的蜀黍,把我们喂养大。
秋假时分,天微微明,村庄通向田间的土路上就沸腾起来,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拉架子车、拿镰刀、扛镢头、背篓子、提箩头、挎竹篮、挑担子……踏着纵横交错车辙印的小路,赶往自家的田地。
掰玉米是个辛苦活儿,好在我家人口多。每人把两垄,“咔嚓、咔嚓”,左掰一下,右掰一下,隔丈把远扔成一堆,看似轻省,但搁不住多,不停重复会让手腕酸疼。好不容易挨到地头,还要装运玉米。我张麻袋,姐往里装,哥哥一趟一趟往地头扛。虽已秋天,比人还高的青纱帐里密不透风,燥热难耐,玉米叶剌到胳膊上,刺挠得很,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但苦中有乐,田里热闹,虫声不断,有蟋蟀叫,有蝈蝈叫,也不怕人。随手抓两只,用草引逗它们斗架,有趣得很。间或找到一根“哑巴秆”,即不结穗的玉米秆,扒掉叶,咬去硬皮,像嚼甘蔗一样大口咀嚼,吞咽甜甜的汁水,在焦渴疲累时,是很过瘾的事。
沾着新鲜气息的玉米棒收到家,庭院里堆出了一座“小山”。在夜晚明晃晃的月光下,一家人围着“小山”坐一圈,手不识闲儿地剥玉米。刚开始大家还讲个笑话,打个嘴仗,兴致盎然地闲唠,渐渐地就只剩下撕玉米衣的“嘶啦”声和收音机里说评书的沙哑声,不觉间已夜深。
玉米剥完,送到房顶上晾晒,几天就能吃上新黄面。留辫子的玉米,成双结对地绑起,挂在树杈间、墙头上、屋檐下。朝阳墙面屋檐下那排木橛,一个个迎来了自己的新娘,结实的橛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辫。本是长在田园里的玉米,飞到了树上、墙上,装点着庄稼人的庭院,使简陋的小院变得金碧辉煌。
如今,那个挂满秋实的小院早已被贴着瓷砖的楼房取代,玉米曾经的辉煌成了最柔软的记忆,安放到心灵深处。透过时光的罅隙,恍若看到金黄的玉米从枝叶间探出头来,似乎在回望它走来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