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文章字数:108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一时期萌生出攀比的念头。家长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开始渴求一些他原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并表示别的同学都有,自己也想要。这个时候,家长的心情往往很复杂,既不想委屈孩子,又担心攀比之风害了孩子。
盲目顺从孩子不可取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原本乖巧可爱的女孩子在六年级时忽然性情大变,经常和家长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到了“离家出走”的程度。这个巨大转变的源头,就是孩子有一阵特别想要一部手机,结果,一直宠爱孩子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之后,孩子沉迷线上交友,结识了几个不良少年,一切随之改变……
孩子的消费观念并不成熟,加之好奇心强,一些在成人看来“无所谓”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家长的预料。所以,家长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就给买。这里想要提醒家长们,除了手机,书籍、文具、文创产品、体育用品等,家长在购买前都应该了解清楚,这些产品有的有特殊含义,有的有特殊功能,也许并不适合孩子。
乱扣帽子也使不得
有的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只要想买什么东西就认为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这样也不好。首先,人有消费的欲望是正常的,哪怕孩子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时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其次,孩子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给家长,家长应该俯身倾听,不能简单粗暴,乱扣帽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甚至还有可能会想别的办法偷偷买,导致更坏的结果。
比如,有的家长常会说“你就会比吃穿,怎么不知道比学习呢?!”细细想来,这可以说是对孩子的“全盘否定”了。如果孩子并不是这样,那批评换来的,很可能就是抵触和逆反。孩子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扣个帽子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做。处理得当,孩子的一次消费冲动,也可能会变成一次教育契机。
真诚沟通,理性消费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真诚沟通,一方面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坦诚。比如,孩子要的东西家里如果确实消费不起,没必要瞒着孩子;如果消费得起,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想给孩子买,也要好好说,不应该用“家里穷”的托词搪塞。
其次,家长要在沟通中教孩子学会理性消费。花钱是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孩子花的钱大体可以分成投资、消费、浪费几种情况。花了钱,对自己的成长有益,就可以归为投资,比如把钱用于阅读、锻炼等。如果花钱是为了愉悦自己,这大体就是消费,比如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钱花得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对自己有害,那就属于浪费。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做“财务预算”,杜绝浪费,控制消费,合理投资。对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能清晰地判断“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我其实不需要”,那种感动,远胜于宠溺孩子盲目消费的那一丝快乐。
据《今晚报》作者:赵寅
盲目顺从孩子不可取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原本乖巧可爱的女孩子在六年级时忽然性情大变,经常和家长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到了“离家出走”的程度。这个巨大转变的源头,就是孩子有一阵特别想要一部手机,结果,一直宠爱孩子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之后,孩子沉迷线上交友,结识了几个不良少年,一切随之改变……
孩子的消费观念并不成熟,加之好奇心强,一些在成人看来“无所谓”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家长的预料。所以,家长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就给买。这里想要提醒家长们,除了手机,书籍、文具、文创产品、体育用品等,家长在购买前都应该了解清楚,这些产品有的有特殊含义,有的有特殊功能,也许并不适合孩子。
乱扣帽子也使不得
有的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只要想买什么东西就认为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这样也不好。首先,人有消费的欲望是正常的,哪怕孩子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时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其次,孩子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给家长,家长应该俯身倾听,不能简单粗暴,乱扣帽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甚至还有可能会想别的办法偷偷买,导致更坏的结果。
比如,有的家长常会说“你就会比吃穿,怎么不知道比学习呢?!”细细想来,这可以说是对孩子的“全盘否定”了。如果孩子并不是这样,那批评换来的,很可能就是抵触和逆反。孩子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扣个帽子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做。处理得当,孩子的一次消费冲动,也可能会变成一次教育契机。
真诚沟通,理性消费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真诚沟通,一方面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坦诚。比如,孩子要的东西家里如果确实消费不起,没必要瞒着孩子;如果消费得起,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想给孩子买,也要好好说,不应该用“家里穷”的托词搪塞。
其次,家长要在沟通中教孩子学会理性消费。花钱是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孩子花的钱大体可以分成投资、消费、浪费几种情况。花了钱,对自己的成长有益,就可以归为投资,比如把钱用于阅读、锻炼等。如果花钱是为了愉悦自己,这大体就是消费,比如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钱花得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对自己有害,那就属于浪费。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做“财务预算”,杜绝浪费,控制消费,合理投资。对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能清晰地判断“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我其实不需要”,那种感动,远胜于宠溺孩子盲目消费的那一丝快乐。
据《今晚报》作者:赵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