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体验扎染艺术 弘扬传统文化
文章字数:840
  今天早上,我跟随《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的老师们在童启童画培训中心,参加“遇见扎染·布里生花”非遗社会实践活动。
  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好奇,毕竟,扎染就是用线扎和用颜料染。我想,扎染只不过是这两个简单的步骤而已,为什么它就能被列入非遗呢?带着浓浓的好奇心,今天的活动开始了。
  首先老师给我们发了材料包:一个方形的小盆、一袋白色的明矾和灰蓝色的染料粉、一个密封袋、一袋木棒和皮筋、一个白色的方形布袋。然后老师给我们讲了扎染的历史: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还知道,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蓝根)。而扎染的技术也有很大的不同,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我们今天要学简单的扎染技艺。
  当我信心满满地开始动手,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先是把染料滴到了白色的袋子上,直接染了一大块,这会影响到我后面染色的成果,我只好一直擦一直擦。不仅没擦开,还晕染得更大了,我只好放弃原先的想法,又改了一个简单的,就是抓住布袋的中间一直卷,可卷了好几次,总是不满意,最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卷了起来。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后,我终于长长地出了口气,再看看别的同学,有的是怎么也绑不上,而有的是染料太多了,我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开始放染料水了,我想这个布袋最后都会水洗,就会掉色,于是就把它整个都泡到染料水里,心想着我的布袋一定是最好看的。可当我展开了以后却傻了眼,别人的是有蓝有白,非常漂亮,而我的呢,就像泡到墨水里似的,蓝得发黑,使我整个人犹如遭遇了晴天霹雳一样,我开始回想我哪里做错了,经过一番思索才发现了原因,原来是我染料水弄得太多了,还有皮筋绑得太松了,导致外面的染料水全浸到里面了,才导致整个包都是深蓝色的。
  活动结束了,虽然我染的包包不尽如人意,但我也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技艺,决定回家后再重新染一个满意的包包送给妈妈。
  市五小六(2)班符铭(本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