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2336
记者陈淑兰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那么,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怎样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清。
记者: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那么,我市怎样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教育工作发展?
刘国清:我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学校持续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教材。2022年至2023年,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500余场,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深入课堂带头上思政课952节。
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市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支持山西工学院优势学科建设,加强三所职专特色化建设,整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开展公办学校扩容提质行动,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和待遇保障,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新高考综合改革,巩固“双减”工作成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请您详细谈谈。
刘国清:我市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优先地位牢固树立。三年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市财政斥资3.9亿元,为山西工学院、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极大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三年投资6.64亿元,新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4490个;投资4.83亿元,改扩建66所寄宿制学校,增加学位13091个。“入园难、入园贵”“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二是教育改革纵深突破。三年来,1252名公费师范生和公开招聘教师上岗任教,成为支撑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全省第一家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任务,各项指导性指标均达100%。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2020年的41.54%降至2022年底的3.82%,圆满完成省定任务“5%以内”目标,彻底摘去“两个全国最高”帽子。三是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到202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达559所,教师3.31万人,在校生31.33万人。2021年至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93.56%提高到94.2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7.37%提高到98.15%,标准化高中建设达100%。山西工学院成功转设,填补了我市没有独立本科院校的空白。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朔州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专学院的设立,补齐了全市产教融合短板。朔州开放大学顺利揭牌,全市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公平底线更加坚实,“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1.03亿元,覆盖全市117所学校,促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等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更趋完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到100%。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享受同等教育权。
记者: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不断激发‘三大动力’,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市教育局围绕这一发展目标要求,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国清: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不断激发‘三大动力’,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发展战略,认真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全面营造“以公心与良心为本,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为基,让领导放心、家长省心、教师安心、学生专心、校长倾心、团队尽心”的“十心”教育新环境新氛围。
“三大行动计划”具体为,一是实施基础教育“扩容培优”行动计划。科学做好学校建设规划,年底完成新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园和2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规范、优质地实施城镇中小学“放心午餐”计划。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水平,加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治理。做好规范民办教育“后半篇”文章,市域内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严格控制在5%以内。严格实施的“阳光招生”“电脑分班”政策,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实施高中校长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对标“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及时补充教师队伍,加大校长教师全员培养力度。 二是实施职业教育“达标提质”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到年底,办学条件达标职业学校达80%以上。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推动朔城区神头职业中学校、应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三是实施高等教育“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对标全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制定我市的高等教育优势学科建设投入机制。集中资源推动发展推动发展一批优势学科、骨干学科和新兴学科。柔性引进一批国内、省内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强化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切实为全市产业转型发展贡献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那么,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怎样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清。
记者: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那么,我市怎样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教育工作发展?
刘国清:我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系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学校持续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教材。2022年至2023年,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500余场,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深入课堂带头上思政课952节。
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市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支持山西工学院优势学科建设,加强三所职专特色化建设,整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开展公办学校扩容提质行动,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和待遇保障,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新高考综合改革,巩固“双减”工作成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请您详细谈谈。
刘国清:我市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优先地位牢固树立。三年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市财政斥资3.9亿元,为山西工学院、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极大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三年投资6.64亿元,新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4490个;投资4.83亿元,改扩建66所寄宿制学校,增加学位13091个。“入园难、入园贵”“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二是教育改革纵深突破。三年来,1252名公费师范生和公开招聘教师上岗任教,成为支撑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全省第一家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任务,各项指导性指标均达100%。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2020年的41.54%降至2022年底的3.82%,圆满完成省定任务“5%以内”目标,彻底摘去“两个全国最高”帽子。三是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到202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达559所,教师3.31万人,在校生31.33万人。2021年至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93.56%提高到94.2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7.37%提高到98.15%,标准化高中建设达100%。山西工学院成功转设,填补了我市没有独立本科院校的空白。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朔州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专学院的设立,补齐了全市产教融合短板。朔州开放大学顺利揭牌,全市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四是公平底线更加坚实,“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1.03亿元,覆盖全市117所学校,促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等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更趋完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到100%。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享受同等教育权。
记者: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不断激发‘三大动力’,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市教育局围绕这一发展目标要求,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国清: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不断激发‘三大动力’,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发展战略,认真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全面营造“以公心与良心为本,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为基,让领导放心、家长省心、教师安心、学生专心、校长倾心、团队尽心”的“十心”教育新环境新氛围。
“三大行动计划”具体为,一是实施基础教育“扩容培优”行动计划。科学做好学校建设规划,年底完成新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园和2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规范、优质地实施城镇中小学“放心午餐”计划。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水平,加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治理。做好规范民办教育“后半篇”文章,市域内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严格控制在5%以内。严格实施的“阳光招生”“电脑分班”政策,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实施高中校长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对标“新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及时补充教师队伍,加大校长教师全员培养力度。 二是实施职业教育“达标提质”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到年底,办学条件达标职业学校达80%以上。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推动朔城区神头职业中学校、应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三是实施高等教育“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对标全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制定我市的高等教育优势学科建设投入机制。集中资源推动发展推动发展一批优势学科、骨干学科和新兴学科。柔性引进一批国内、省内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强化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切实为全市产业转型发展贡献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