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秋,过的是一种心情
□韩浩月
文章字数:963
  要到中秋节了。在走近中秋节的日子,红绿灯的闪烁没有变慢,车轮的滚动也没有减缓,而我的心境,却在一年时间过去多半之后,少了些浮躁,想要去盘点收获,休憩一下之后再出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之后天气凉了,潮水起了,灯笼亮了,桂花酒斟上了……有的人正在奔往故乡的路上,只为守在父母身边,看一眼童年的月亮。回不了家的异乡人,打开窗户一样能看到故乡的月亮。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寄托相思——月饼可以不吃,月亮不能不看,那轮明月,早已经被我们认定与永恒、团圆相关。
  以往中秋的时候,都会写一首诗。具体的句子忘了,但意境却还能清晰地记得,总体说来,无非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那种孤寂感。我知道那时虽然年少,但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某种程度上,少年时的孤寂和千年之前的李白是有所相同的。
  我清晰地记得很多个童年时的中秋夜晚,月亮亮亮地挂在天上,庭院里铺上一层银白,我独自在被窝里窸窸窣窣地打开月饼身上那层薄薄的快要被油浸透了的纸张,那里面有一枚由面粉、青红丝和冰糖共同制成的月饼。月饼里面的冰糖真甜啊,它的颜色和窗外的月光一样白,如果月光也能这么甜就好了。
  和春节相比,中秋不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它太短暂了,短暂到只有一个夜晚。但属于中秋的这个夜晚,却显得十分漫长。已经不记得每年这个最漫长的夜晚,我是在仰头望着月亮,还是俯头昏昏沉沉地睡去。我猜大多数是后者吧,每每在特殊的日子里,我都会觉得身边的一切与我无关,会把在意或不在意都隐藏起来,只是想用最亲近的方式,不自觉地与流逝的时间融为一体。
  中国人过中秋,过的不仅仅是节,过的也是一种心情,一种与节日吻合得非常紧密又妥帖的心情。这种心情是要和节日处在同一个频率上的,需要有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吃一块月饼,赏一会儿月亮,与孩子谈论片刻童年,也是体会一种历史、文化与乡愁……也仿佛有了这些,中秋节才过得正宗,而不是平平淡淡、毫无感觉地被浪费掉。
  朋友圈在中秋节又会展开一场“晒月亮大赛”,这是现代人过中秋的一种新仪式,“今夜月明人尽望”,只要拍的人和看的人都觉得有滋有味,也算过一个丰富多彩的中秋节了。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最好别只在朋友圈晒月亮,要与大家一起沾一沾抬头望月或举杯敬月的福气。这种福气,其实就是对生活与生命持久又美好的憧憬和冲动。
  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