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饼
文章字数:1254
每到中秋月圆时,我便好想好想母亲的“月亮”饼。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年到头母亲总是家事农事缠身。但她总能于山里的酸枣、橡果成熟的时节,抽空收回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开始为过团圆节做准备。八月十五烙好“月亮”饼,带着孩子们敬献月亮,是母亲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她提前磨好小麦面粉,适时带回成熟的谷穗晒干,用棒槌敲敲打打,用簸箕颠颠簸簸,在石碾上碾细,在石磨上磨成粉。她是从长辈手里学来的本事,在过节时大显身手:小米五仁馅饼、南瓜饼、酸枣饼、豆馅饼,母亲样样在行……中秋节前两天,母亲用温水泡软酵母,到了中秋节那天,发好的酵母冒着雪亮亮的面泡泡,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吃过午饭,母亲用瓢舀出小米面、白面,用上酵母和好一盆小米面、一盆白面、一盆削皮蒸好的南瓜面。她一手按着盆沿,一手迅速搅面成絮,几经摁摁翻翻,直到成为面团。揉面很辛苦,但母亲总是笑眯眯的。等到傍晚面就醒好了,几个大面团,都使上适量碱面,可着劲儿揉揉揉,她揉几下翻一下个,用手拍一拍,挤压排气,面泡泡还“啪啪”响,面越揉越光滑,手感越来越细腻,面香越来越浓。看着她脸上细细的汗珠,我真想帮一把,但母亲说你个头矮手劲小,揉不好越帮越忙。我还真有点不服气,等到母亲把大面团掐成剂子,我便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看母亲一双大手揉得飞快,我想着怪简单,顺手抓个面团一揉,手钻进面里,拉出来,手心手指都粘上了面,捏点干面搓搓手,一来二去,面揉干了,也没揉光滑,倒是手上粘满了搓不掉的湿面、脸上抺满了面粉。母亲笑呵呵地传授真经,右手轻揉,左手快转,揉一揉,撒点干面。学着母亲的样子,那天傍晚,我学会了双手配合揉面剂子。包馅看似简单,做起来不易,弄不好就“露馅”了。母亲一个个擀,五仁、酸枣、豆馅,一样样包,团好剂子,搓成条形一弯,擀成的便是“月牙”;团成圆形,擀开的就是“月亮”。
烧火用柴也有讲究,从场院抱回的麦秸草,适量加点干柴,火得舔遍鏊底,但不能冒出鏊沿。把饼子一个个放进受热的鏊子,母亲三翻两翻,两面烤得金黄,还没出锅,已惹得我们姊妹几个口水直流。但母亲说,再想吃也要等到月亮出来敬献完了才行。“为啥?”我不理解。母亲说:“月亮一年四季为我们照明,今天是她的节日,我们得感谢人家呀!月亮饼快烙好了,你们去看看月亮出来了没有。”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母亲漤好的柿子,摆上热腾腾各种馅的“月亮”饼。小妹指着天空大叫:“出来了,出来了!”我抬头仰望,玉盘似的月亮从淡淡的云层里出来了,那么好看。母亲虔诚地上香,我们跪在石桌旁磕头许愿……等到一炷香燃过半,我们摆好板凳,母亲收拾石桌,端上了过节的饭菜,好喝的嫩玉米绿豆小米汤,喷香丝滑的凉拌橡果面凉粉,一大盘各种馅的“月亮”饼。奶奶没牙,爱吃软糯好咬的南瓜饼,父亲喜欢小米豆馅饼,哥哥爱吃五仁饼,我早馋上酸枣饼了。酸枣饼是母亲把三样面揉在一起烙的,她囫囵包上酸枣,擀开的饼子上,绿莹莹红彤彤的酸枣状如玛瑙,好看得不得了。看一眼,馋涎欲滴;尝一口,米香面香南瓜香酸枣香,真是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又逢中秋,我想起了母亲的“月亮”饼。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年到头母亲总是家事农事缠身。但她总能于山里的酸枣、橡果成熟的时节,抽空收回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开始为过团圆节做准备。八月十五烙好“月亮”饼,带着孩子们敬献月亮,是母亲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她提前磨好小麦面粉,适时带回成熟的谷穗晒干,用棒槌敲敲打打,用簸箕颠颠簸簸,在石碾上碾细,在石磨上磨成粉。她是从长辈手里学来的本事,在过节时大显身手:小米五仁馅饼、南瓜饼、酸枣饼、豆馅饼,母亲样样在行……中秋节前两天,母亲用温水泡软酵母,到了中秋节那天,发好的酵母冒着雪亮亮的面泡泡,闻起来酸酸的、香香的。吃过午饭,母亲用瓢舀出小米面、白面,用上酵母和好一盆小米面、一盆白面、一盆削皮蒸好的南瓜面。她一手按着盆沿,一手迅速搅面成絮,几经摁摁翻翻,直到成为面团。揉面很辛苦,但母亲总是笑眯眯的。等到傍晚面就醒好了,几个大面团,都使上适量碱面,可着劲儿揉揉揉,她揉几下翻一下个,用手拍一拍,挤压排气,面泡泡还“啪啪”响,面越揉越光滑,手感越来越细腻,面香越来越浓。看着她脸上细细的汗珠,我真想帮一把,但母亲说你个头矮手劲小,揉不好越帮越忙。我还真有点不服气,等到母亲把大面团掐成剂子,我便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看母亲一双大手揉得飞快,我想着怪简单,顺手抓个面团一揉,手钻进面里,拉出来,手心手指都粘上了面,捏点干面搓搓手,一来二去,面揉干了,也没揉光滑,倒是手上粘满了搓不掉的湿面、脸上抺满了面粉。母亲笑呵呵地传授真经,右手轻揉,左手快转,揉一揉,撒点干面。学着母亲的样子,那天傍晚,我学会了双手配合揉面剂子。包馅看似简单,做起来不易,弄不好就“露馅”了。母亲一个个擀,五仁、酸枣、豆馅,一样样包,团好剂子,搓成条形一弯,擀成的便是“月牙”;团成圆形,擀开的就是“月亮”。
烧火用柴也有讲究,从场院抱回的麦秸草,适量加点干柴,火得舔遍鏊底,但不能冒出鏊沿。把饼子一个个放进受热的鏊子,母亲三翻两翻,两面烤得金黄,还没出锅,已惹得我们姊妹几个口水直流。但母亲说,再想吃也要等到月亮出来敬献完了才行。“为啥?”我不理解。母亲说:“月亮一年四季为我们照明,今天是她的节日,我们得感谢人家呀!月亮饼快烙好了,你们去看看月亮出来了没有。”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母亲漤好的柿子,摆上热腾腾各种馅的“月亮”饼。小妹指着天空大叫:“出来了,出来了!”我抬头仰望,玉盘似的月亮从淡淡的云层里出来了,那么好看。母亲虔诚地上香,我们跪在石桌旁磕头许愿……等到一炷香燃过半,我们摆好板凳,母亲收拾石桌,端上了过节的饭菜,好喝的嫩玉米绿豆小米汤,喷香丝滑的凉拌橡果面凉粉,一大盘各种馅的“月亮”饼。奶奶没牙,爱吃软糯好咬的南瓜饼,父亲喜欢小米豆馅饼,哥哥爱吃五仁饼,我早馋上酸枣饼了。酸枣饼是母亲把三样面揉在一起烙的,她囫囵包上酸枣,擀开的饼子上,绿莹莹红彤彤的酸枣状如玛瑙,好看得不得了。看一眼,馋涎欲滴;尝一口,米香面香南瓜香酸枣香,真是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又逢中秋,我想起了母亲的“月亮”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