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盒“退休”记
文章字数:1256
近日,闲暇之时在家中拾掇餐具柜,一个上班时用过的铝质“半头砖”老式饭盒映入我的眼帘,顿时,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通过招聘来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成了矿上一名重型卡车司机。
这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外合资建起的世界一流的露天煤矿,设备清一色的“洋货”。我驾驶的重型卡车,名叫170D,由美国瓦布克厂家生产,其载重量是154吨,光轮胎直径就有3.2米。司机驾驶时,俨然坐在二层楼房上操作,因重型卡车“块头”大,人们习惯地管它叫“大车”,“大车”价格不菲,每台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记得那年上山,恰逢六月天,骄阳似火,我和师傅挤在只有1平方米多点的驾驶室内闷热难耐。打开窗户,外面尘土飞扬,只能关门闭窗,再加上脚下有160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产生温度的炽烤,小小的驾驶室简直像蒸笼一般,一个班下来师徒二人汗流浃背,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受西方快节奏管理模式的影响,矿上所有作业人员从接班到交班都是一人一设备“单枪匹马”在现场,而热饭和吃饭都在设备上完成。
长期以来,露天煤矿因野外作业的特殊性,矿工们上班都是从家带饭到矿上热着吃。夏天,早上装在工具袋里的饭菜,赶到中午打开饭盒热饭时,饭菜都有酸味了;到了冬天,大家就在“大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热饭,不是把饭热糊就是热得硬邦邦的;因热饭的地方空间狭小,每次取饭时都得猫腰进出,稍有不慎饭盒就被打翻了。加上路途颠簸,原本放在排烟管狭小空间里的饭盒,经过颠簸,饭盒早已倾斜或掉下,即便是没有掉下,饭菜也沾满了灰尘,不能食用,一个班只能挨饿,也是常有的事。后来,时间长了,大家慢慢总结出了热饭“小经验”。为了防止饭菜被烧焦,在热饭前,都要在饭盒内倒些水和蒙上一层纸再盖好盖,这样,热出的饭既不糊又免受尘土侵入。
因为“大车”的发动机马力大,排烟筒的温度特别高,夏日里,每到饭点时,都要提前把饭盒放在排烟管上,饭一会儿就热了。但是,冬天就不一样了,有时短途拉运,发动机温度低,热不了饭。
最让矿嫂们犯愁的就是给上班的丈夫带饭。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早上做好的饭菜,因天热带上山的饭菜,等到中午也有酸味了,这让矿嫂们为做饭犯了愁。
2004年11月8日,对于平朔公司矿工们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矿上正式有了职工食堂,结束了上班带饭的历史。矿工们奔走相告,逢人便夸矿上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曾记得,在矿上吃的第一顿饭是土豆炖排骨、鸡蛋炒蒜黄、凉拌海带丝,主食是炸油糕。送餐车准时到达坑口边,为大家送来了热乎的班中餐。
“看看!我们现在吃的是三菜一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上班带饭发愁了。”矿工们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饭菜,边吃边深有感触地说。能在200多米深的矿坑下按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个个喜笑颜开。
食堂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烹饪出矿工们喜欢的口味,而且一周不重样。正所谓:“丈夫上班吃食堂,矿嫂从此得’解放’,人人心里乐呵呵!”
转眼间,到平朔快三十年了,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跟随我多年的小饭盒虽然“退休”了,但我一直把它当“宝贝”珍藏着,因为它见证了平朔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通过招聘来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成了矿上一名重型卡车司机。
这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外合资建起的世界一流的露天煤矿,设备清一色的“洋货”。我驾驶的重型卡车,名叫170D,由美国瓦布克厂家生产,其载重量是154吨,光轮胎直径就有3.2米。司机驾驶时,俨然坐在二层楼房上操作,因重型卡车“块头”大,人们习惯地管它叫“大车”,“大车”价格不菲,每台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记得那年上山,恰逢六月天,骄阳似火,我和师傅挤在只有1平方米多点的驾驶室内闷热难耐。打开窗户,外面尘土飞扬,只能关门闭窗,再加上脚下有160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产生温度的炽烤,小小的驾驶室简直像蒸笼一般,一个班下来师徒二人汗流浃背,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受西方快节奏管理模式的影响,矿上所有作业人员从接班到交班都是一人一设备“单枪匹马”在现场,而热饭和吃饭都在设备上完成。
长期以来,露天煤矿因野外作业的特殊性,矿工们上班都是从家带饭到矿上热着吃。夏天,早上装在工具袋里的饭菜,赶到中午打开饭盒热饭时,饭菜都有酸味了;到了冬天,大家就在“大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热饭,不是把饭热糊就是热得硬邦邦的;因热饭的地方空间狭小,每次取饭时都得猫腰进出,稍有不慎饭盒就被打翻了。加上路途颠簸,原本放在排烟管狭小空间里的饭盒,经过颠簸,饭盒早已倾斜或掉下,即便是没有掉下,饭菜也沾满了灰尘,不能食用,一个班只能挨饿,也是常有的事。后来,时间长了,大家慢慢总结出了热饭“小经验”。为了防止饭菜被烧焦,在热饭前,都要在饭盒内倒些水和蒙上一层纸再盖好盖,这样,热出的饭既不糊又免受尘土侵入。
因为“大车”的发动机马力大,排烟筒的温度特别高,夏日里,每到饭点时,都要提前把饭盒放在排烟管上,饭一会儿就热了。但是,冬天就不一样了,有时短途拉运,发动机温度低,热不了饭。
最让矿嫂们犯愁的就是给上班的丈夫带饭。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早上做好的饭菜,因天热带上山的饭菜,等到中午也有酸味了,这让矿嫂们为做饭犯了愁。
2004年11月8日,对于平朔公司矿工们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矿上正式有了职工食堂,结束了上班带饭的历史。矿工们奔走相告,逢人便夸矿上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曾记得,在矿上吃的第一顿饭是土豆炖排骨、鸡蛋炒蒜黄、凉拌海带丝,主食是炸油糕。送餐车准时到达坑口边,为大家送来了热乎的班中餐。
“看看!我们现在吃的是三菜一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上班带饭发愁了。”矿工们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饭菜,边吃边深有感触地说。能在200多米深的矿坑下按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个个喜笑颜开。
食堂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烹饪出矿工们喜欢的口味,而且一周不重样。正所谓:“丈夫上班吃食堂,矿嫂从此得’解放’,人人心里乐呵呵!”
转眼间,到平朔快三十年了,往事历历在目。现在,跟随我多年的小饭盒虽然“退休”了,但我一直把它当“宝贝”珍藏着,因为它见证了平朔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