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奶和她的葡萄树
文章字数:2500
1950年1月,我爷爷花了44万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买下老城十家巷苏叶氏老人的一处土窑院落,从此离开了同他父母居住的东大街,与他的三个赵氏表兄弟成了邻居,严格说是对门。
对门院落的大门坐东朝西,巷子里的人称其为赵家院,住着我三位表爷这三户人家。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大表奶和三表奶的窗台前都种着一架高大宽阔的葡萄树。三表奶窗台前的这株更加高大,据说是清末民初表爷们的母亲亲手栽培起来的。他们的母亲就是我爷爷的亲二姑。
新中国成立前,三位表爷都是车匠,在城里开着车匠铺。1954年,老城里8户木匠铺的26人组成了朔县木业合作小组,我爷爷的棺材铺和表爷们的车匠铺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小组就是朔县木业合作社、朔县木器厂、朔县玛钢车辆厂和朔县玛钢厂的前身。据说,大表爷和三表爷都是朔县有名的车匠。
三表爷的妻子,我叫三表奶,姓马,名玉英,朔县狼儿村人,1923年生,2000年去世,享年77岁。三表奶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四五上下,面容姣好、头脑精明,为人和善;走路昂首挺胸,步伐铿锵有力。十家巷里的街坊们都说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
三表奶生有五男一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除去大儿子当兵外,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都需要她来操持。那个时期,尽管三表爷是八级工,每月有50多元的工资,但不免狼多肉少,捉襟见肘,一个月赶不上一个月。于是挑苦菜、捡菜叶也就成了三表奶的家常便饭。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三表奶家的那架葡萄树默默地微笑着变成了一棵“摇钱树”。
十家巷,地处崇福寺背后的东北面,巷子的南口与操场街相连,共由十家大院组成,每个院平均占地将近一亩。朔县解放前便因此而得名,一直到2021年拆迁,都是这个名字。1946年前,十家巷是典型的贫民区,有8家大院都是土窑院。可能是院大的缘故,也可能是风尚的缘故,巷子里的人们喜欢栽种葡萄树。半数以上人家都有一架葡萄树。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是过去玫瑰葡萄的一个旁系品种,紫红色,正圆形状,颗粒比如今的龙眼葡萄小一点,水大生津,甘甜爽口。玫瑰味道已经若有若无了。不过,那时的葡萄品种不像如今这么多,即使葡萄没有玫瑰味,也已经是上等的水果了。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栽在正窑的窗台前,主杆比碗口还要粗,葡萄池约有两盘土炕大。“谷雨”节前后,黑黄的葡萄树从池子里刨出来搭在架子上后,光秃秃的并不见得有什么好看。可是,一个月过去后,葡萄树的新叶间便挤出了葡萄穗子,穗子一天一个样地在长大,不久就开了米兰似的小花。别看它的花朵小,香气可浓了,大门外、巷子里成天飘着淡淡的幽香。此时,不知从哪里飞来的蜜蜂赶集似地飞了过来,嗡嗡地响成一片,载歌载舞地从葡萄穗子上汲取着它的精华。等到哪一天听不到蜜蜂的歌声了,抬起头来看看,穗子上的葡萄已经有米粒大小了;低下头看看,葡萄的花瓣已经铺满地面,黄中带绿,绿中透黄,比起梨花染大地来,是毫不逊色的。此后,葡萄的新枝便开始疯长,把葡萄架网罗得满满当当的。这个时候,真正的夏天也就来临了。
三表奶的五儿子叫“五余”,是家里的“垫窝窝”,和我同年仿月,耍尿泥的伙伴,至今的密友。想当初,葡萄架下的天地就成了我们“耍尿泥”的乐园。
三表爷在木器厂主要制作大马车,全靠手工,苦极其重,以冬天为例来说,每天晚上回家后,贴身的棉主腰早已被汗水浸透了,睡觉前,三表奶就给炕在锅脖子上,第二天早上穿时,硬得“嘣嘣”作响。三表奶活着的时候,每当给我和“五余”忆苦思甜时,总是唏嘘不已的。然而,光唏嘘没有用,三表奶知道,穷日子还得过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得把穷日子过得好一点。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是早熟品种,一般是过了农历七月十五以后就开始熟上了,紫红的脸蛋一天比一天大,果汁也一天比一天甜。到了八月初,基本上就熟了。这时,三表奶就蹬在一把凳子上,把熟好的葡萄从架子上剪下来,放在竹篮里,再拿上一个盘子秤,健步走到马神庙巷和东大街的交汇处来出售。这个时期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初期了,但“资本主义尾巴”还是要割的。三表奶就采取游击战的做法来和市管会的人员周旋。好在那时的水果短缺,三表奶的葡萄好、称头足,不过半月二十天,葡萄也就卖完了。
那时一斤葡萄卖多少钱?三表奶的葡萄总共能卖多少钱?我并不知道。可我母亲说,你三表奶的葡萄能给全家人换两个月的口粮哩。因此,到了三表奶卖葡萄的时候,我母亲就反复叮咛我:不要到“五余”家里玩耍,影响三表奶卖葡萄哩。不叮咛还好,反复叮咛后我跑得更勤了,出了大门,一步就跨到了对门三表奶的家。如果遇上三表奶剪葡萄,总会给我剪一个上面有十几颗葡萄的熟老腰小穗子。那时,我们家里还没有栽种葡萄树,三表奶的葡萄就显得格外好吃。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能产多少斤我不知道,但葡萄架的面积我知道,大体有20多平方米,能产二三百斤。除去卖上一大半,三表奶就把葡萄送给街坊里没有葡萄树的人家,送给她认为需要送的亲戚和朋友。由于是对门,又是表亲,三表奶首先会备上两份送给我奶奶和我母亲。一份是多少呢?两穗三穗不等,视葡萄的收成而定。
葡萄树既然成了三表奶的“摇钱树”,那她就不能等闲视之了。三表爷是八级工,苦又重,务作葡萄的事看不在眼里,全就落在了三表奶的头上。在果树中,葡萄树是最麻烦的一个树种,其中最麻烦的一项营生就是立冬前后的填埋和谷雨前后的起出。
像三表奶家的这架老葡萄树,主干碗口粗,枝条三丈多长,入冬前后都要盘起来放在葡萄池子里,然后用土覆盖好。第二年谷雨前后,再起出来摆在葡萄架上。这一起一落的营生,三表奶就是指挥官,指挥着她的四儿、五儿、女儿一起干,遇上我的四表叔不想干,三表奶就说:“你以为葡萄就那么好吃呀,赶紧给妈把这一枝搭上去,数你力大哩。”
除此之外,葡萄树的管理也很麻烦,浇水、施肥、修剪等营生一样少不得。这些营生也就是日常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三表奶一个人承包了。个子矮小的女人,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我当时想不明白的事。如今想来似乎有点明白,是战胜贫穷的信念鼓起了三表奶的力量。
常言道,甜从苦中来。1981年 ,“垫窝窝”儿子参加了工作后,年近花甲的三表奶才算是告别了贫穷,过上了舒心的日子,自然也就不用再上街卖葡萄了。
然而,挎着竹篮上街卖葡萄的矮小而又精神的三表奶的形象,至今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压题图片:马占俊摄
对门院落的大门坐东朝西,巷子里的人称其为赵家院,住着我三位表爷这三户人家。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大表奶和三表奶的窗台前都种着一架高大宽阔的葡萄树。三表奶窗台前的这株更加高大,据说是清末民初表爷们的母亲亲手栽培起来的。他们的母亲就是我爷爷的亲二姑。
新中国成立前,三位表爷都是车匠,在城里开着车匠铺。1954年,老城里8户木匠铺的26人组成了朔县木业合作小组,我爷爷的棺材铺和表爷们的车匠铺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小组就是朔县木业合作社、朔县木器厂、朔县玛钢车辆厂和朔县玛钢厂的前身。据说,大表爷和三表爷都是朔县有名的车匠。
三表爷的妻子,我叫三表奶,姓马,名玉英,朔县狼儿村人,1923年生,2000年去世,享年77岁。三表奶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四五上下,面容姣好、头脑精明,为人和善;走路昂首挺胸,步伐铿锵有力。十家巷里的街坊们都说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
三表奶生有五男一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除去大儿子当兵外,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都需要她来操持。那个时期,尽管三表爷是八级工,每月有50多元的工资,但不免狼多肉少,捉襟见肘,一个月赶不上一个月。于是挑苦菜、捡菜叶也就成了三表奶的家常便饭。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三表奶家的那架葡萄树默默地微笑着变成了一棵“摇钱树”。
十家巷,地处崇福寺背后的东北面,巷子的南口与操场街相连,共由十家大院组成,每个院平均占地将近一亩。朔县解放前便因此而得名,一直到2021年拆迁,都是这个名字。1946年前,十家巷是典型的贫民区,有8家大院都是土窑院。可能是院大的缘故,也可能是风尚的缘故,巷子里的人们喜欢栽种葡萄树。半数以上人家都有一架葡萄树。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是过去玫瑰葡萄的一个旁系品种,紫红色,正圆形状,颗粒比如今的龙眼葡萄小一点,水大生津,甘甜爽口。玫瑰味道已经若有若无了。不过,那时的葡萄品种不像如今这么多,即使葡萄没有玫瑰味,也已经是上等的水果了。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栽在正窑的窗台前,主杆比碗口还要粗,葡萄池约有两盘土炕大。“谷雨”节前后,黑黄的葡萄树从池子里刨出来搭在架子上后,光秃秃的并不见得有什么好看。可是,一个月过去后,葡萄树的新叶间便挤出了葡萄穗子,穗子一天一个样地在长大,不久就开了米兰似的小花。别看它的花朵小,香气可浓了,大门外、巷子里成天飘着淡淡的幽香。此时,不知从哪里飞来的蜜蜂赶集似地飞了过来,嗡嗡地响成一片,载歌载舞地从葡萄穗子上汲取着它的精华。等到哪一天听不到蜜蜂的歌声了,抬起头来看看,穗子上的葡萄已经有米粒大小了;低下头看看,葡萄的花瓣已经铺满地面,黄中带绿,绿中透黄,比起梨花染大地来,是毫不逊色的。此后,葡萄的新枝便开始疯长,把葡萄架网罗得满满当当的。这个时候,真正的夏天也就来临了。
三表奶的五儿子叫“五余”,是家里的“垫窝窝”,和我同年仿月,耍尿泥的伙伴,至今的密友。想当初,葡萄架下的天地就成了我们“耍尿泥”的乐园。
三表爷在木器厂主要制作大马车,全靠手工,苦极其重,以冬天为例来说,每天晚上回家后,贴身的棉主腰早已被汗水浸透了,睡觉前,三表奶就给炕在锅脖子上,第二天早上穿时,硬得“嘣嘣”作响。三表奶活着的时候,每当给我和“五余”忆苦思甜时,总是唏嘘不已的。然而,光唏嘘没有用,三表奶知道,穷日子还得过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得把穷日子过得好一点。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是早熟品种,一般是过了农历七月十五以后就开始熟上了,紫红的脸蛋一天比一天大,果汁也一天比一天甜。到了八月初,基本上就熟了。这时,三表奶就蹬在一把凳子上,把熟好的葡萄从架子上剪下来,放在竹篮里,再拿上一个盘子秤,健步走到马神庙巷和东大街的交汇处来出售。这个时期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初期了,但“资本主义尾巴”还是要割的。三表奶就采取游击战的做法来和市管会的人员周旋。好在那时的水果短缺,三表奶的葡萄好、称头足,不过半月二十天,葡萄也就卖完了。
那时一斤葡萄卖多少钱?三表奶的葡萄总共能卖多少钱?我并不知道。可我母亲说,你三表奶的葡萄能给全家人换两个月的口粮哩。因此,到了三表奶卖葡萄的时候,我母亲就反复叮咛我:不要到“五余”家里玩耍,影响三表奶卖葡萄哩。不叮咛还好,反复叮咛后我跑得更勤了,出了大门,一步就跨到了对门三表奶的家。如果遇上三表奶剪葡萄,总会给我剪一个上面有十几颗葡萄的熟老腰小穗子。那时,我们家里还没有栽种葡萄树,三表奶的葡萄就显得格外好吃。
三表奶家的葡萄树能产多少斤我不知道,但葡萄架的面积我知道,大体有20多平方米,能产二三百斤。除去卖上一大半,三表奶就把葡萄送给街坊里没有葡萄树的人家,送给她认为需要送的亲戚和朋友。由于是对门,又是表亲,三表奶首先会备上两份送给我奶奶和我母亲。一份是多少呢?两穗三穗不等,视葡萄的收成而定。
葡萄树既然成了三表奶的“摇钱树”,那她就不能等闲视之了。三表爷是八级工,苦又重,务作葡萄的事看不在眼里,全就落在了三表奶的头上。在果树中,葡萄树是最麻烦的一个树种,其中最麻烦的一项营生就是立冬前后的填埋和谷雨前后的起出。
像三表奶家的这架老葡萄树,主干碗口粗,枝条三丈多长,入冬前后都要盘起来放在葡萄池子里,然后用土覆盖好。第二年谷雨前后,再起出来摆在葡萄架上。这一起一落的营生,三表奶就是指挥官,指挥着她的四儿、五儿、女儿一起干,遇上我的四表叔不想干,三表奶就说:“你以为葡萄就那么好吃呀,赶紧给妈把这一枝搭上去,数你力大哩。”
除此之外,葡萄树的管理也很麻烦,浇水、施肥、修剪等营生一样少不得。这些营生也就是日常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三表奶一个人承包了。个子矮小的女人,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我当时想不明白的事。如今想来似乎有点明白,是战胜贫穷的信念鼓起了三表奶的力量。
常言道,甜从苦中来。1981年 ,“垫窝窝”儿子参加了工作后,年近花甲的三表奶才算是告别了贫穷,过上了舒心的日子,自然也就不用再上街卖葡萄了。
然而,挎着竹篮上街卖葡萄的矮小而又精神的三表奶的形象,至今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压题图片:马占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