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 稻谷飘香
文章字数:960
![](/szrb/20231026/mhtml/c74402218159c5fb99d989bf494aa167_img_342_154_317_423.png)
秋天是金灿灿的丰收,秋天是沉甸甸的硕果,秋天是让人满载而归的欢笑和欣喜。金秋十月,收获正浓,10月21日,《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朔城区滋润乡清河寺村开展“金秋送爽帮‘稻’忙”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充分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之情;在每一次的弯腰中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
活动开始前,老师给大家讲了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事迹。袁隆平爷爷拥有济世的朴素思想,在这种思想支撑下,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想着,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黄澄澄的稻浪、沉甸甸的稻谷,在这个金色的季节,在微风的拂动下,像金色的海洋期待孩子们的拥抱。小记者们戴上手套,挽起袖子,卷起裤腿,闻着泥土的芬芳,开始了帮“稻”忙。尽管稻田里的泥太黏,把鞋和裤子都弄脏了,但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真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一会儿,田埂上就铺满了大家拔起来的稻子,看着丰收的成果,大家开心地笑了,额头上的汗水也变得晶莹剔透。
拔完水稻之后,稻秆我们也不浪费。老师拿来竹竿和铁丝,把大家分成两组,我们要做稻草人,小记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有的从田埂上往回抱稻草,有的给稻草人编辫子,还有的合力给稻草人做身子……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个戴草帽的“男稻草人”,一个扎辫子的“女稻草人”诞生了。
辛苦劳作之后,美食无疑是最好的慰藉。大家围在田间地头,手捧香喷喷的白米饭,即使没有任何的配菜,一个个都吃得狼吞虎咽。有小记者跟老师说:“老师,我今天终于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今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粮食了。”能让大家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深感欣慰。
最后,大家又来到水稻加工厂,现代化的加工作坊,从带壳的稻粒经过一系列高科技机器的加工,到一颗颗白胖胖的大米粒,让小记者们知道了我们每天吃的白米饭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体会了原始的收稻子,参观了现代化的加工厂,让孩子们感叹科技的力量,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老师是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通过这次活动,小记者们体会到了下地劳作的辛苦,懂得了珍惜粮食,把课本知识生活化,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萌发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