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与军装之缘
●魏友夫
文章字数:1524
  我第一次穿军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打头之年。此事还得从1978年10月12日说起,那是我人生最难忘的转折之年,那是一个金秋夜晚,天上挂着的洁白月亮向我点头微笑,闪闪的繁星也眨眨眼睛为我送行,秋高气爽,心旷神怡,我手捧着山西农机校录取通知书,那乱跳的心伴着我乘坐的列车徐徐前行,送我去学校报到。与我同行的有应县的王天业同学,以及怀仁的张首华同学。因没有坐位,一晚上我与天业在火车门口站着攀谈到太原,下午四点才到了学校。
  哎,想起第一次远离家乡上学,有好多酸楚之事。恢复高考制度第二年,我和弟弟同年考上学校,我考上山西农机校,二弟考上浑源师范。那时由于家穷,上学时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我又不想穿那件打补丁的裤子,于是去怀仁姐姐家,姐姐和我死缠硬磨说合姐夫,我想穿姐夫单位刚发的那身劳动料工作服,可这身衣服姐夫一天也没穿过,姐姐咋说他也舍不得。最后走的那天,我好说歹说他才同意把他穿的那件旧军裤给我,可这件裤子已经磨得屁股发白了,穿上这件军裤,我还感觉牛得很。报到后看到同班阳高的马玉川同学穿着军上衣,同学们很是羡慕。有一天我们攀谈起,玉川说那件军上衣也是和他姐夫要的,原来他姐姐也住在怀仁,部队转业后安排在雁北矿业公司开车。当时玉川还数落其姐夫小家子气,想要穿人家军大衣也不给,好在第二年冬天,他终于穿上了他姐夫转业带回的军大衣,又让我们很羡慕。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想上街照个像,可上衣是蓝色,下穿军裤,不是很协调。我一直崇拜军人,渴望着军营生活,可无缘军旅生涯,但是,这个梦想一直萦绕着我。同宿舍亢海银同学当时也穿了件较新的只有两个上兜的军衣,我就张口想借海银的军上衣照像,海银愉快地答应了。海银下床的杨建民同学劝我不要借人之爱物,可海银大方说没事,友夫你就穿吧,与你军裤相配,开心地照个军人照吧。就这样我戴着军帽穿上军装,第一次照了个军人照,这是一张灿烂无瑕的照片,是永远值得回忆的照片,是珍藏着我们久久难忘的友情照片,它记载着我们那一代人的峥嵘岁月和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
  可惜我那个军裤穿到新年之际,因长时期坐凳子,裤后面磨开了,下课后不敢先出教室,怕同学看到笑话,回教室又悄悄地坐下。听说学校给我们发一身劳动布做的工作衣,我左盼右盼,终于过新年后发下来了,工作服上衣还印着山西农机校,穿着新校服,别说我们有多神气了。穿上新校服在文水拖拉机厂实习,厂里的女孩子看到也想多看几眼;穿上新校服放学坐火车回家,有多少人目光羡慕地看着,我们那时真得感到很骄傲。
  1980年暑假,我去成都姥爷家度假,姥爷杨一清时任成都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在姥爷家24天,享受着军人家属待遇,住地有警卫排管理,食堂也是部队管理,饭菜很好也不贵,周末还统一乘坐部队客车去军区院看电影。我老舅先后领我到过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公园和都江堰,观看名胜古迹,二十多天东跑西转,成都这个大都市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暑假快到了,我准备返校上学,于是,姥爷给我带了一身四个兜的干部式新军装,还给了一双新军鞋,姥爷还把他曾穿过的羊毛军大衣给了我,他叮嘱我山西冷,住校还要生炉子,晚上可加盖在被子上护暖,这次度假真正圆了我穿军装的梦。
  天上飞过一片流云,微风阵阵吹来,凋零的黄叶传递着晚秋的凉意,流逝的秋水与每个人的记忆都会淡淡消失。时过境迁,过去的军衣已过时了,可那件军大衣我一直珍藏着,在怀仁马辛庄、毛皂两个乡镇任书记五年期间,每到临近立冬,农田基本建设后期,我就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它不仅给我保暖御寒,更召唤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现在其它过时的衣服该给人的都给了,该捐赠的也都捐赠了,唯独那件军大衣我一直珍藏着,每当打开晾晒时,情不自禁地勾起好多往事来,它留住了我的记忆,留住了我一生难忘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