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帮助孩子,从会“听”开始
文章字数:1047
  未成年人的第一求助对象是父母。在众多未成年人自我伤害事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孩子向家长发出的求助信号不能被家长识别,没有给予孩子积极有效的反馈,此时如果孩子又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会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家长想帮助孩子度过困境,建立牢固的亲子之情,就要学习有效能的倾听技巧——“四只耳朵”。
  一、第一只耳朵:让孩子知道我在专心听你说话
  亲子沟通的重点,不只在于“听”,更在于“让孩子知道”我在听,要“听”到孩子有感觉。第一只耳朵必须符合这些基本条件:专心聆听;眼睛盯着孩子;头与目光随着孩子的手势或位置而移动。
  此时切忌家长一边炒菜、做家务,一边听孩子倾诉,眼光不对视,还说:“妈妈正在忙,一会儿饭就熟了。你说着,妈妈听着。”如果家长只给了孩子一个耳朵。时间长了,孩子再也不主动找你说话了。
  二、第二只耳朵:让孩子知道,我听得懂你所说的话
  家长还得让孩子了解,我听得懂你在说些什么。第二只耳朵的要点包括:专心聆听;眼睛盯着孩子;目光要随着孩子的手势或位置而移动;频频点头;脸部要有表情,喜怒哀乐要跟上孩子的表情;嘴巴要有声音,及时给出回应。
  三、第三只耳朵:让孩子知道,我赞成你说的话
  家长要先接受孩子,才有机会协助孩子改变。赞成孩子的说法,孩子才知道你已经接受了他。第三只耳朵必须符合这些条件:专心聆听;眼睛盯着孩子;头与目光要随着孩子的手势或位置而移动;频频点头;脸部要有表情,随着孩子的心思意念而动;嘴巴要及时回应孩子;对话时,要及时说出“对”“没错”“就是这样”“我赞成”“当然是如此”“太棒了”“讲得太好了”“佩服、佩服”“我也是这样子认为”等回应的话语。
  四、第四只耳朵:让孩子知道,我好喜欢听你讲话
  万一孩子说的话太过离谱,实在无法赞同,那家长也不要掀桌子。如果孩子的表现没有合乎家长自身的价值观,也不应该妨碍家长去接纳孩子。此时第四只耳朵应该做到:专心聆听;眼睛盯着孩子;头与目光要随着孩子的手势或位置而移动;频频点头;脸部要有表情,有笑容;嘴巴及时回应孩子;嘴角上扬,目光柔和;身体向孩子倾斜、靠近,弯下腰或蹲下身子,或者紧靠着坐在一起;不论赞成或不赞成孩子的说法,都没有责备或不悦的语气;让孩子知道,家长不管他的意见好不好,都很乐意倾听。
  有效的亲子沟通不是不让家长说话,而是需要家长做有效的反馈,孩子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一个贴心并能激发自己动力和能力的家长。正确的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就能成为能力,为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家长们不妨从练习“倾听的四只好耳朵”做起,与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
  据《今晚报》作者:付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