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促平安乡村建设
——山阴县合盛堡乡“炕头+地头”工作法化解土地纠纷纪实
文章字数:1321
新闻背景:
  “枫桥经验”是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的管理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日,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其中,山阴县合盛堡乡以化解乡村土地纠纷“炕头+地头”工作法入选。
  近年来,山阴县合盛堡乡针对乡村土地纠纷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律师等有威望、懂法律、知人情的人士参与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去,通过对当事人展开“一对一”的析理释法工作,创造了“炕头+地头”工作法,有效提高了矛盾化解率。“炕头+地头”工作法实行以来,合盛堡乡共处理征地拆迁矛盾纠纷48件,矛盾调节处置率达98.4%,全乡信访存量也降到5年来最低水平。
  “在化解邻里和家庭矛盾方面,我们主要是抓早抓小。小事不‘小视’,遇到问题及时入户搞清楚症结所在,大家的意愿都要听一听,精准合理化才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合盛堡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宁告诉记者,合盛堡乡常兴村何大姐与邻村上小河村民丰某在数年前因电线杆征地问题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一直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导致争议土地无法耕种。去年以来,合盛堡乡村两级干部改变以往工作模式,离开案头,坐上炕头,把办公场所搬到村民家中,先后5次上门,在炕上和他们拉家常、谈心事,了解想法、倾听心声,经过耐心沟通,双方最终同意乡村两级干部提出的调解意见,达成和解。
  就在前不久,合盛堡乡北郭庄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确权问题引发矛盾。为有效化解矛盾,负责此事的合盛堡乡乡干部先是邀请村里德望较高的老人出面进行调解。随后组织多部门和矛盾双方一起来到地头,按照土地承包证现场丈量土地、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最终均衡划定了争议地块。
  “要化解好基层纠纷和矛盾,我们乡村两级干部就要挽起裤脚、俯下身子,走进事件第一现场,实事求是直面问题,赢得群众信赖、争取工作主动,有速度、有温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乡党委书记王建家说,为更好地解决土地纠纷多发、易发的难题,合盛堡乡在涉及土地权益方面,征地全程向村民开放、请村民参与,凡是涉及土地的事情都由政府和群众一起协商,彻底打消群众疑虑。与此同时,合盛堡乡还积极向群众发放印有土地法规政策的“口袋书”,让广大群众知晓涉及土地的法律政策。凡涉及土地征用、流转、宅基地等合同条款,均在律师指导下提前制发“涉农范本”,以避免引发矛盾纠纷。
  为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山阴县委政法委在全县推广合盛堡乡“炕头+地头”工作法,将“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的工作法作为走好群众路线、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基层治理的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群众家中,走进事件现场,主动“问”、深入“挖”、巧妙“讲”,说“土话”,走“土路”,办“土事”,将矛盾调解在群众炕头,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以生动实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赵媛 史振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