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养生的进补误区
文章字数:1481
  “养生”离不开“补”,最常见的就是“食补”。然而人们在进补过程中却存在着过量、盲目等问题,不正确的进补方式,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带来风险。
  中医养生的进补误区
  一、无病滥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有很多是药食同源的,但也不能随便吃、随便补。很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即使没有任何病症,也习惯使用一些中药调理身体。其实,再好的中药,如果滥用也可能出问题。
  二、多多益善
  有些患者为了尽快好起来,擅自加大药量,将两天的用量放在一天用完,反而会适得其反。
  无论什么补药,终究还是药,长时间过量服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有的患者急于追求疗效,自行超量服用,并延长服药周期,导致药物作用超出机体承受极限。使用中药的剂量和疗程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
  三、千人一方
  现在养生类的节目、书籍非常多,在使用听别人推荐的药方时,应当先辨明自己的病症、体质是否与这些药方的适应证相符。同样一个症状,如胃不舒服,用药时适合胃热者的药方不适合胃寒者,适合老人的不一定适合年轻人。中药除了要“辨病施治”外,还强调“辨证论治”与“辨体施治”。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要注意个性化治疗。
  四、药材越贵越好
  很多人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名贵中药进补,比如藏红花、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等。这些药物的确很出名,也很贵,但人们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确实需要?比如人体阴虚阳盛偏偏选用附子、鹿茸、肉桂等补阳药,显然对身体是没有益处的。需要的才是最适合的,有些药材虽然价格很高,但用在不适合的人身上,反而会带来伤害。
  五、服药时间越长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需要长期用药,于是无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分病情的轻重不同,盲目长时间用药,以为服用中药越久效果越好。引起肝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有些中药本具有毒性,如川乌、附子、雷公藤、生半夏、生南星、蟾酥等,长时间或超量服用会造成中毒。
  饮食养生的三个原则
  一、饮食养生需要因时制宜
  要根据时令的不同选用合理的饮食。这是因为四季气候不同,人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别,身体内环境也不同,食物从体外进入体内,既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也要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统一,这就是中医讲的养生之道:顺四时而适寒暑。
  二、饮食养生需要因地制宜
  要根据地域的不同选用合理的饮食。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环境下成长的人,体质是不同的,饮食习惯也不同。
  三、饮食养生需要因人制宜
  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合理选用饮食。比如,体质偏热的人适宜吃寒凉的食物,而少吃温热性食物。体质偏寒的人则要适当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少吃寒凉之品。
  体质虚弱者,可用以下药膳:
  偏阳虚的男性,可应用一些辛甘温热之品,诸如葱、姜、蒜、枣、花生、狗肉、羊肉之类食品,皆能助人阳气,祛散阴寒,若能经常食用,有资助阳气,增进健康的作用。
  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胃病等体质虚弱者,可用以下药膳:
  干猪蹄筋100~250克,洗净单独文火煮至糊状;黑木耳100~200克,黑枣250~500克,两者洗净同煮至烂熟;莲肉250克单独煮至烂熟。然后将上述煮熟之品置入大号搪瓷烧锅中混合,加入冰糖少许,以调煮成糊羹状为宜,早晚各食一小碗。具有健脾益肾、补肝强筋、滋阴凉血,食之爽口。
  对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或大便日行数次,中医称之脾肾二虚、阳气不足者,可用:
  鲜山药500克,去皮洗净文火煮至糊烂;莲肉、白扁豆各200克同煮至烂熟;黑枣250~500克单独煮至烂熟;取中药仙灵脾、诃子肉各100克,煎煮二剂取汁500毫升,将上述煮熟之品置入大号搪瓷烧锅中混合,再倒入煎取药汁,放入少许冰糖,调煮至糊羹状为宜,早晚各食一小碗。具有温中、健脾、补肾、强身作用。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