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右玉县
让秸秆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文章字数:865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伴随着轰隆隆的马达声,农机手操控秸秆打捆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田里粉碎的玉米秸秆瞬间吸入储存箱,随后,一块块金黄色的秸秆方包吐出,依次摆放在田间,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既实现了“变废为宝”,也破解了秸秆焚烧难题。这是记者在右玉县元堡子镇张化村的玉米田里看到的一幕。
  开展秸秆离田收集、推进秸秆饲料化高价值利用,不仅有效扩大牛羊等草食动物饲料来源,还能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实现种植户和养殖户双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今年以来,右玉县以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对农作物秸秆实行“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三化利用,全面推进秸秆转化利用,让秸秆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右玉县年播种面积70.2万亩左右,其中玉米18.7万亩以上,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秸秆打包离田技术,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目前,全县初步建立了秸秆收储运体系,共有秸秆综合利用社会服务组织38家,拥有各类收储加工机械100余台套,建有秸秆收储库企业20余家,日收储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市场化利用主体75家,秸秆利用总量10.75万吨以上。
  “这几年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加大,产生大量的秸秆,养殖户每年需要收储冬春饲草,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商机。我们合作社从事秸秆收储3年了,每年能打捆5万多包,今年我们合作社预计能收入50多万元。”右玉县昊然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秀花如是说。
  该县还通过宣传引导、机具补助、量化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种养大户、农机能手购置拾草打捆机、加装碎草机等,再通过“秸秆回收-生物饲料-沤肥还田”的养殖模式,让人们眼中的“废料”,变成牲畜的“口粮”。
  开展秸秆打捆作业,此举达到了农牧循环、环保高效的良好效果,对全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右玉被省里面遴选为(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我局围绕‘一防止、二改善、三提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9000多平方米进行了补贴,对5家市场化主体24台套设备进行了补贴,对土地改良、环境污染还有病虫害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主体化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升。”右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