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北楼村
发展小杂粮产业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文章字数:897
  本报讯(记者 杨瑞君)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小杂粮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形成了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链。应县大临河乡北楼村瞅准这一商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充分利用谷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大这一地理优势,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办起了杂粮加工厂,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小杂粮加工厂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正在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颗粒饱满的谷子经过生产线,完成去石、筛分、碾米、抛光、色选等工序后,蜕变成金黄的小米,再按规定的克数装入袋中进行真空处理,一袋金黄诱人的小杂粮就这样被生产出来。据介绍,在小杂粮加工厂创办初期,村党支部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在指导农户种植过程中,延续本村的原生态种植方式,全程使用有机肥、农家肥,采用天然雨水、井水灌溉,确保种植出来的粮食口感醇香,绿色天然。
  据了解,小杂粮加工厂于2019年正式投产,是一家集杂粮种植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厂成立以来,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种植,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统一种植,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民参与杂粮种植,年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仅杂粮加工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我是本村人,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就来加工厂打工,工资一天120元,离家也近,什么都不误,一年也能挣个八九千,挺好。”村民霍玉琴一边忙碌,一边说道。自从村里办起了杂粮加工厂,村民们不仅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四季增收的愿景。
  如今,小杂粮加工厂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优质产业,年产量达到100吨,加工厂不仅有“皇金丹”品牌商标,还积极打造了“月子米”“宝宝米”“福米”三大高端系列的10多个品种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仅与应县四家农产品销售厂商达成了长期合作意愿,村集体还致力于让产品“走出去”,与外地多家销售厂商积极开展谈判合作。产品除了在当地及周边地市销售以外,还销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全国各地,销售额已突破100万元。今年,中国农科院在大临河乡成立了谷子科技小院,依托谷子科技小院试种新品种,同时在杂粮深加工上,扩大加工规模,开发新产品新系列,争取销售额达到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