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乐昌王“拜师 ”(上)
●殷培续
文章字数:2632
  明太祖朱元璋经年东征西战,驰骋南北,终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天下一统,盛世太平。为巩固皇权统治,太祖纳谏,在全国推行“屏藩分封”制度,将皇室子孙册封各地为王,以共享荣华富贵,监视和挟持手握兵权的地方将领及军政要员,可谓一举两得。
  (一)宫廷讨官
  嘉靖三十三年(1554)正月,在大同袭封的乐昌王朱充燻一行,由大同总兵、都御史、镇守巡抚等将官要员护送,前呼后拥、耀武扬威地迁徙朔州。朔州知州亲率州署官员倾城出动迎接,在州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着乐昌王一行浩浩荡荡入居王府。
  早在乐昌王迁朔之前,他就在州城东大街南侧(现朔州老城中医院院址)大兴土木,修建王府。烧峙峪青砖,采洪涛山石,伐紫荆红松,选五台工匠开始建造。历时3载,精心设计的3进院落纵贯南北,布局规整,珠联璧合。整个王府建筑雄伟高大,富丽堂皇,如同宫殿一般。
  乐昌王乃皇亲国戚,恩遇有加,衣租食税。金银珠宝取之不尽;精美衣食用之不竭。府内日日灯红酒绿,夜夜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景象。
  这乐昌王并非等闲之辈,出身高贵,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少常练拳习棒,武艺高强。文武双全之朱充燻,才思敏捷,志存高远。虽封王位,俸禄优厚,但对这种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并不满足。觉得“乐昌王”是个封号闲职,无品无级,无职无权,只是衣食无忧而已。享此恩誉,只能虚度光阴,平庸一生,难酬壮志。倒不如做个一官半职,或为政一方,大展鸿图,造福百姓;或披挂战袍,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放手一搏,成就一番大业,以实现宏伟抱负,光宗耀祖,彪炳史册。
  于是他踌躇满志,启程进京面见皇爷,陈述己见,以博取欢心,讨取“乌纱”。但事与愿违,嘉靖皇帝并不赞同他的想法,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他以国事社稷为重,对属地手握重兵的元勋大将及地方军政要员,起到有效的监视和节制作用,为朝廷充当喉舌耳目,分忧排患,固国安邦。嘉靖语重心长地说:“你身居王位,实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并非无职无权,无所作为”。劝他珍惜王位称号,为大明王朝的复兴,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不应有非分之想。但他把皇爷的好意规劝当作耳旁风,根本听不进去。心有不甘,闷闷不乐,数月之后,二次赴京讨官,却被拒于皇宫门外,实实地吃了“闭门羹”,皇爷连见都不见。
  两次京城求官不成的现实,似一盆凉水浇灭了他的希望之火,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一气之下,闭门不出,卧床不起。日积月累,食欲不振,彻夜难眠,精神恍惚,病魔缠身,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王府内外愁云密布,家眷府役心急如焚,府差走遍全国各地寻访名医名药治疗,效果不佳。凡医不成,请五台山高僧老道把脉问诊,采用千年古传秘方配药服用,不见好转;红极一时的峨眉大仙来府擒妖降魔,无济于事。日复一日,面容憔悴,有气无力,家人心似刀绞,一筹莫展。繁华一时的王府偃旗息鼓,灰庭冷灶,已不再现昔日辉煌。
  (二)路遇村夫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一场绵绵春雨过后,道旁的小草破土而出,五颜六色的野花含苞待放,大地生机勃发。
  春光明媚的一天,乐昌王乘八抬大轿出府散心解闷,沿雁门大道一路南行,浏览塞外初春的北国美景。行至半道,一阵高亢悠扬的民间歌声随风飘来,乐昌王侧耳细听,旋律韵味十足,唱词别有意味,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立即吩咐左右原地稍息,起身下轿循声走去。只见路旁绿草丛中,有一衣着褴褛、其貌不扬、花甲之年的村夫,翘着二郎腿,两手叉垫脑后,背贴绿茵大地,面朝白云蓝天,打开他那略带沙哑、粗犷浑厚的大嗓门,悠闲自得地唱道:老汉今年七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粗布衣衫御风寒,素菜淡饭味道佳。三件大事都圆满,无忧无虑无牵挂。人生得意心情好,知足常乐赛仙家。
  村夫唱罢,顺手抓起身边的酒葫芦,揭开盖子,“吱儿”一声吸了一口,嘴唇上下翻动尽情品尝,沟壑纵横的脸上浮现出无比的喜悦。
  乐昌王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见村夫从地上爬起,把酒葫芦挂在腰间,拍了拍打满补丁的衣裤,伸伸懒腰,精神抖擞。
  看上去这老头中等身材,头发花白,胡子拉碴,浓眉大眼,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黑里透红的脸上镶嵌着道道并不很深的皱纹,炯炯有神的两眼显得格外精神,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动作干练。瞧身板面容和他唱的“今年七十八”并不相符,显得年轻了许多。
  乐昌王被他的歌声和举动深深地打动,饶有兴趣地上前问道:“这位大爷尊姓大名,哪里人氏?”
  村夫调过头来上下打量着对方,又看看轿旁的随从,觉得来者不凡,有王者风范。语气和缓地应道:“免贵姓尹,小名成林,祖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现居本州上白泉村务农。”
  “你这般年纪,只身一人出门,有何贵干?”乐昌王想探个究竟。
  “我年逾古稀,仰仗大明王朝的太平盛世,全托先祖的在天之灵,三件大事圆满完成。明天是清明节,趁今儿好天气,我到朔州城尹氏祠堂祭祭先祖。”
  “刚才你唱得让我好开心,那词儿是你编的?还挺有文化!”
  “是我编的,发自内心。没多少文化,儿时只读过几年私塾,我唱的歌儿叫‘散不忧’”。
  “啥叫‘散不忧’?”
  “从字眼上讲就是人活得要散淡洒脱,‘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活在世上要把世事看淡,别放在心上就没有忧虑烦恼。老朽我活了整整78岁,才领悟到人生苦短,来日方长,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才能吃香睡好身体棒,才能活出味道来。”
  乐昌王不住地点头,久皱的眉头放展了,追根溯源道:“那你唱的‘三件大事’咋讲?”
  尹成林洋洋得意地答道:“第一件,父母天配姻缘,恩爱一生,古稀之年相继谢世,我披麻戴孝,一头把棺材顶进墓里,叫‘黄金入柜’;第二件,儿子去年娶过媳妇,有人管了,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叫‘野马上绊’;第三件,女儿芳龄十八,聪慧贤达,天赐良缘,上月刚刚出聘,叫‘千金出阁’。这就是我的三件大事。”
  “说得好,看你穿的破烂,想你吃的也好不到哪里,生活如此窘迫,你却如此高兴这是何意?”乐昌王脸上露出了久别的笑容,饶有兴趣地继续刨根问底。
  “衣裳虽烂,能遮风御寒就好;粗茶淡饭,能撑展肚皮就行。我这辈子完成了三件大事,满足啊。高兴之余就编了这首‘散不忧’,一天到晚地唱,越唱心里越高兴,越唱身子越精神,自打唱开‘散不忧’,雪白的头发慢慢变黑,掉落的5颗门牙又添新牙,真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
  乐昌王大悦,开怀大笑道:“唱得好,说得也好,你今天给我很好地上了一课,我实在开心。你是教我如何对待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说着,乐昌王给成林老汉深深地鞠了一躬。随行人员见主人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打骨子里佩服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者,心想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