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追光前行做“走心”的时代记录者
——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广
文章字数:2946

  冯彩霞 董娟李小龙文/图
  如果你问他,你拿的“长枪大炮”重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重,加起来30斤左右。”如果你问他,你每天扛着沉重装备累不累?他又会说,“不累,早已习惯了。”
  入职以来,他信仰坚定、勇于担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记录下了朔州高质量发展路上每一个关键的瞬间,为朔州留存了众多美好记忆。从业15年,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发稿量一直稳居电视新闻榜首,个人先后获得“朔州好青年”“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旅游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新闻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各类新闻奖项。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朔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广。
  干有信仰的事业
  广播电视事业既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也是窗口行业、服务行业,而从事这项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广电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者,广电精神和风貌的体现者。
  2008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刘晓广,怀着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憧憬,成功应聘到朔州电视台新闻部,成了一名真正的记者。只是,突然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高度,这对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来说,是很难的。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刘晓广并没有灰心,虚心向同事请教,一年后熟练掌握了各项采编技术,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说,那是一段单纯的日子,是一段手忙脚乱的日子,是一段至今想起来仍能笑出声来、流出泪来的日子。
  从那之后,35斤重的摄像机,有时候在肩膀上一扛就是一天;从那之后,学习各种参数设置、研究各类新闻的拍摄技巧、一字一句推敲稿子、剪辑编辑图像几乎变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从那之后,寒来暑往15个年头,他如雨的汗水洒遍了朔州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他深沉的脚步踏遍了朔州的山山水水。也是从那之后,他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白了自己的初心使命,那就是:做一名追光前行的时代记录者!
  刘晓广是一个有“心”的人。在日常工作中,他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能力水平,积极参与市里的重要时政、重大主题、民生实事等宣传报道任务,很快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十几年如一日,他抛开浮躁与名利,用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镜头,审视朔州这座城市,从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桑干河清河行动到山西工学院转设、硅芯产业园开工、朔州市产业研究院挂牌,刘晓广用摄像机,以敬业的精神和全新的视角,在朔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诠释着对新闻事业的一腔赤诚,镌刻着普通却又执着的人生。
  他时常对朋友说:“我是一名记者,心里装着对新闻的执念和群众的生活,无论到哪一步,我都不会放下手中的摄像机。”
  做有情怀的记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做一名新闻人,不仅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坚定的职业操守,还要有博大的情怀。“选择了新闻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奔跑。”
  新闻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单位一样可以朝九晚五,而是随时有任务随时出发。2020年11月11日凌晨2时36分,中国华电集团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万通源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接到任务后,刘晓广脸都没来得及洗,立即集合赶赴现场。连续八天待在事故现场,在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的夜晚,记录组织救援全过程,获得了第一手新闻素材。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刘晓广又选择做一名“逆行者”。正月初一晚上,赶赴应县进行采访——那里有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当时人人谈之色变的地方。后来,他又先后赴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预备定点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火车站等重点场所采访,通过作品、镜头,让全市人民群众了解到了朔州市的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全力以赴,整个城市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从市领导到普通干部,从卫生部门到医务人员,从一线工作人员到志愿者,所有人都在为疫情防控拼尽全力等相关情况。刘晓广是记者,在疫情面前亦化身战士,做风中的逆行者、雨中的传话筒,尽最大可能靠近新闻现场,把最真实的新闻及时传递给大众。
  15年来,记不清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驱车赶往现场;记不清多少次踏着泥泞,在大雨中拍摄采访;记不清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寂静。时间紧、任务重,手机24小时开机,双休日和节假日坚守在岗,从初一早上干到年三十晚上,一年到头没几天是轻松的。但是,每当看到电视上播出和公众号推出自己采编的新闻时候,心底总有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怎样的岗位就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是这份责任和新闻工作者的情怀推动着我,让我一直坚守着,为新闻事业而努力。”刘晓广说。
  拍有温度的故事
  每一条鲜活新闻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胡美娟,朔州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曾被评为“山西好人”、山西省第十一届省级教学能手、市级劳动模范。2016年冬天,胡美娟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然而胡美娟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和感动的决定:带着对50多个孩子未来的期冀,带着对50多个家庭厚重的承诺,她选择重返讲台。高考成绩公布后,胡美娟所带班的学生分数全部过一本线,英语成绩最高144分。
  朔州大秧歌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魅力独特,深受朔州群众的喜爱,是塞北戏曲艺术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朔城区大秧歌剧团的几代人接继奋斗,共同努力,让许多传统剧目重新与观众见面,新创作的剧目也不时登上舞台。每年,剧团都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既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朔城区滋润乡里沿疃村地处偏远,是一个纯农业村。这里的村党支部书记叫孙雄,年过四十,人憨厚实在。虽然没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看着小山村一步步变成美丽乡村,听着村民一声声好评,还有他那一双粗糙到像七十岁老人的手,只这些,就足以让人深深地感动。村里谁家椅子柜子坏了,他动手修;谁家老人提不动水、扫不动院,他动手干;谁家田里干活人手不够,他动手帮……同时,孙雄还动员村民把自已家里的老物件都拿出来,统一放在村委会保管。就这样,里沿疃村成立起了一个村级“历史博物馆”。既展示了传统文化,又留住了乡愁记忆。
  朔城区张蔡庄乡高庄村的庭院经济十分有特色。这里的农家院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到了夏天,院里葡萄架上晶莹剔透的葡萄能甜到人的心里;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雪白的鸽子、身披锦绣外衣的芦花鸡追逐嬉戏,再加上蓝天白云下的缕缕炊烟和农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美好幸福的生活便是如此。
  这些只是刘晓广多年来采访的诸多故事中的几个代表。对刘晓广来说,15年来,采访过的人,无论善良、高大,或是平凡,采访过的事,无论大小、多少,或是成败,都是一生的积累和珍藏。
  正如著名记者张严平曾经所说:“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的是,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正是这样一颗颗心灵,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我写出他们,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时,我的生命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得到丰厚的滋养。”
  刘晓广在背诵起这段话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自豪、心中坚定着信念……他说,“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我都是一个再小不过的音符。但是,我不悔当初的选择,不忘来时的初心,让小音符,发挥大作用,让自己和朔州这座城市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