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二O二三年,我市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转型综改示范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朔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刘淑花
文章字数:4922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年。回首2023年,我市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2023年1月8日,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朔州市大医院正式开诊,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充分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023年9月28日,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在朔州市平鲁区正式投产。2023年10月6日,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首根单晶硅棒产品成功下线。2023年10月27日,我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成功签订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全市制造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2023年12月18日,朔州滋润机场正式通航并举行首航仪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市从此融入全国航空网、迈入航空新时代……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工作开拓性、创新性与连续性、稳定性有机统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态势强劲,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有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引擎”与“压舱石”。我市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稳中提质。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1至10月份提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1至10月份前进2位。2023年11月全市增加值同比增长29.3%,较10月份提高1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基础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巩固国家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地位,加快煤炭绿色开采,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电力外送基地。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生产原煤2.2亿吨;发电630.84亿度,外送500亿度。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非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36%;制造业投资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6%。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坚持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统筹“三农”工作,持续抓好巩固衔接工作,全方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25.79亿斤,比上年增加0.43亿斤,增幅1.7%;粮食单产623斤/亩,比上年增加9.25斤/亩,增幅1.51%,粮食总产、单产刷新纪录,双创历史新高。
  文旅、服务业和消费回暖升级。依托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边塞文化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塞生态文旅品牌,带动全市文旅、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朔州”品牌。“畅游美丽朔州·品味塞上绿都”2023文旅消费季,以“两节三会”为龙头,坚持一县一主题、月月有行动,挖掘文旅特色、丰富文旅产品,推动建设右玉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打造应县木塔、朔城区马邑文化节、山阴广武长城、平鲁凤凰古城、怀仁金沙滩等文旅品牌,形成文旅消费“引爆点”和“增长点”,掀起了全市文旅消费新热潮。
  消费市场增长态势良好。2023年1至11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1亿元,同比增长13.4%。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额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12.2%;餐饮收入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27.4%。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零售额实现63.8亿元,同比增长10.6%;乡村零售额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35.7%。
  规上服务业平稳增长。全市规上服务业经济恢复加快,各个重点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1至11月份,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9%;房地产业(物业管理、房地产租赁经营)完成营业收入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营业收入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20%。
  我市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件”,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协同攻坚,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创新举措、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力,向全社会传递出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全力厚植经营主体发展沃土的信心与决心。创新实行“打捆审批”“跨地市联合审批”模式,全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一年来,全市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71条措施,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4.34万户。
  优化结构 提振信心制造业发展集群成链
  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投产,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签订,首批100台三一新能源重卡交付使用……我市与三一集团在硅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扩大的合作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市以制造业为城市赋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决心和担当。
  我市持续激发制造业企业发展新活力,构建以制造业为支撑的更具创新活力、更高发展质量、更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步伐。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有239户,已形成低碳硅芯、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陶瓷、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七大产业链。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1%,分别快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0.2个和39.0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力推进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首期重点推进投资12亿元的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5GW单晶硅、投资9.4亿元的日本念持资本株式会社半导体晶圆等项目,二期重点发展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链下游产业,到2028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硅芯产业基地。此外,中煤平朔煤基烯烃一体化、宝武朔州绿色低碳铬基合金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我市聚焦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扎实开展质量效益提升、技术改造升级、科技创新等工作,全力推动先进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机械及装备制造企业38户,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经过多年发展,产品涵盖煤机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车辆等多个领域,已培育形成了300台纯电动矿用宽体车、100台纯电动装载机、800台特种机器人、100辆护栏清洗车、1000套新能源风机塔筒、8万台家用锅炉和500蒸吨工业锅炉、3万台输煤机械、1万台矿车、4万件液压支柱、550万件矿用配件、3000台专用车(挂车)、200台全自动平面口罩生产设备等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服务于矿用、民用领域,集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维修再制造、咨询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工业基础。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产品规模发展迅速,已具有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m3粉煤灰砌块、400万㎡透水砖、350万㎡粉煤灰外墙保温板、20万方PC装配式建筑、30万吨耐火材料、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万吨喷涂石膏、3000万㎡纸面石膏装饰板的生产能力。
  全市陶瓷产业由规模化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变。全市规上陶瓷企业达到55户,形成日用陶瓷38.5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陶瓷e镇已建成投运,山西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即将投运,陶瓷展销展示中心正加快建设中。
  现代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医药产业现已发展成为涵盖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生物制药、抗生素、非PVC软袋输液、植物胶囊、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医用气体等多个领域的特色产业。怀仁金沙滩医药工业园区成功纳入第三批全省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现有医药行业规上企业12户,主要产品涵盖八大类200多个品种。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三元炭素成为省级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晋坤公司成为省级废弃资源产业链链核企业、山西省煤矸石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94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
  用心用情 用力用功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朔州滋润机场正式通航,集大原高铁朔州段加快建设,呼朔客运高铁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构建中,为市民和游客出行、商贸往来带来更多便捷。
  朔州大医院全力向三甲医院冲刺;全市6个县(市、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老百姓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新建成公办幼儿园7所,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8所,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15%,标准化高中建设率达100%……大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市建成养老服务设施428所,其中养老机构41家,幸福养老工程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8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44所……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心城区共设置便民经营摊点共32处,摊点占地规模从10余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不等,均为户外临时设置摊点,位于道路两侧、居住区出入口、公共建筑、公园广场附近等区域,让城市既有市容环境规范整洁的“面子”,又有市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里子”……
  一件件暖心的实事,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为百姓撑起了社会保障安全伞,绘就出群众幸福生活的明亮底色。
  2023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力,全力推动“暖民心”行动,积极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更足、笑脸更多、品质更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2510410万元,其中民生支出204190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4%,有力保障了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支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市民们在恢河、七里河公园健身;傍晚,伴着夕照的余晖,市民们在人民广场、街角公园散步。放眼皆是绿意,入目尽为鲜花,随手一拍,便是美丽风景照。
  我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福祉显著增进。
  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32.99万亩。1至11月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二;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朔城区、怀仁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新篇章正加快书写——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山阴县合盛堡乡“化解乡村土地纠纷‘炕头+地头’工作法”入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应县司法局(“快递式”调解工作法)、山阴县北周庄镇(化解企地矛盾纠纷“商、建、处、创”工作法)、右玉县威远镇(化解信访矛盾“三用三式”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市刑事立案数量持续下降。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开展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全年免费送戏近万场……
  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不断展开。
  新的征程,新的期望。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朔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