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水美鱼肥人欢喜 浓浓年味“水中寻”
文章字数:1028
  不一样的过年风情,不一样的新春乐趣。年关之际,素有“水产村”美誉的朔城区司马泊村,又到了鱼肥水美、破水而出的时候,市民们热闹购买的场面,让这个新春充满了幸福味道。
  记者来到位于洪涛山下、桑干河畔的司马泊村的鱼塘,映入眼帘的是养殖户们捕捞、分拣,准备装运的忙碌身影,供应即将到来的春节市场。
  现场吆喝声、沟通声、付款声,声声入耳,前来买鱼的顾客络绎不绝。顾客郭世林告诉记者,自己每年八月十五、春节就来买鱼,因为这里的活鱼既新鲜又嫩,比较好吃。
  面对这样繁华忙碌的景象,司马泊村农业经济合作社的社员李志强说:“从早上五点就开始工作,有北京的、有太原的客户开车往走拉,休息完以后还得直播,线上订单。”记者了解到销售旺季,日最高销售量能达到几千斤。
  据了解,依托司马泊村山地水产资源的优势,2021年,李志强和50多名村民们一起成立了司马泊村农业经济合作社。从最开始自己养鱼的单一品种,到现在引进金鳟鱼、中华鲟、三文鱼等十多个名贵品种冷水鱼,同时开启“无季节全年生产”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每年可产鱼20多万斤,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李志强说,以前养鱼是各干各的,没有形成这个规模化的养殖。自从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把周边的散户聚在了一起,不仅发展动力强了,鱼的品质和品种也增加了,而且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顾客前来订购大额货单。合作社社员李一刚刚接待完一位续订的顾客,他说这位顾客一共买走了20箱鱼,是老顾客了。
  记者了解到,以前村民李一自己养鱼,成本高、收入低、风险也大。自打合作社成立后,为社员们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一条龙”服务,社员只需要出工出力,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李一兴奋地说:“销售渠道不用愁,还学到了养鱼技术,鱼的质量也有了保障,收入年年增加。现在买鱼的都是些老顾客,大家都知道我家的鱼品质好,一年下来稳稳赚个十万元。”
  在司马泊村,有很多像李一这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联合经营的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据了解,目前司马泊村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年产值为4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200多人就业,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面对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朔城区司马泊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大春说:“近年来,我们司马泊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合作社,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发展的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让更多的村民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让合作社发展得既有‘鱼’味,又有美味,还有趣味。”
  (张晓宇赵媛 文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