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翰林一跪论三堂
文章字数:1438
一部从唐代到现代系统完整的田氏家谱散失,我多年征询搜集又得到零星的一册。阅后有一些关于“田翰林一跪论三堂,康熙皇帝尊师重教”的杂感,就写了出来。
田喜篝,民间称田翰林。据家谱所记(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田翰林病逝,其长子田邰植遣仆赍遗表告于朝。康熙皇上闻之震悼,不仅赐丧视二品礼恩,而且皇封“田翰林墓”(俗称田家坟)。此外,在御驾亲征噶尔丹中,还亲身到马邑吊唁恩师田翰林。家谱这样记载:“圣祖西征,路过马邑,士民环跪,皇上按辔问,孰为学士田喜篝之子?次子田邰茁以名为对,皇命侍卫予骑令随行,因问‘尔父葬否?尔等读书如何?生产如何?有无授职?’邰茁一一奏对。皇上面色喜温,谕勉之。皇上回顾左右侍卫曰‘若面庞何逼肖其父乃尔!’”由此观之,君臣恩节,均可想见。随后皇帝又赐两块牌匾,文曰:“教成天下”“世掌经纶”。御匾“教成天下”创皇帝尊师的先河。“教成天下”意即老师把我培养成真正的天子,一匡天下的帝业。这样的评价,至高无上。康熙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这样称颂恩师呢?
首先从客观历史去分析:康熙皇帝七岁继位,当时辅政大臣和太皇太后已形成一个正确的共识:要想巩固入关后清王朝统一中国的政权,只凭“弯弓射大雕”的武功是远远不行的,必须有文治的能力。为此,必须掌握汉族文化,也必须依靠汉族中的知识分子去传授去教育去培养。那么谁来培养康熙皇帝呢?
田喜篝出生于明朝崇祯壬申五年(1632年),即后金皇太极天聪六年,其先祖为避战乱才从丰城(现在呼和浩特市)迁居马邑。因为幼年生活学习时期饱经三皇(崇祯、顺治、李自成)争夺天下战乱之苦,因此,从小就非常憧憬一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统一的中国。康熙(1661年)继位,田喜篝正中进士,康熙三年(1664年)进入翰林院。他是怎样被选为康熙老师的呢?
散失的家谱有这样的记载,现在竟成了一个故事传说:“一跪论三堂”。据说康熙当皇帝,是他的祖母孝庄皇后决定的。康熙皇帝受教于田翰林门下,背不下书就被老师罚跪。他的祖母去学堂,发现跪罚一事,便怒不可遏,冲进学堂拉起孙儿说:“背不背书将来也是皇帝,何必受此跪罚!”田翰林见此不卑不亢地说:“皇帝有别,跪则尧舜,不跪则纣桀。”田翰林接着说,“朝堂以君为主,家堂以长为主。学堂以师为主,臣今天是老师,应该严教不能俯就逢迎,如果三叩九拜少皇,使少皇心中毫无师道尊严,他如何接受我的教育呢?只有家教学教共同严格要求,才能把少皇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真正天子。这是太后的希望,臣的目的,少皇的理想。”一席“三堂论”,使太后转怒为喜,拉着孙儿一起跪拜田翰林,也更加器重田翰林。
康熙在田翰林等人的教诲下,养成了少年勤学的学风,到他十四岁亲政时,已初步懂得君臣之礼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为他以后执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田翰林在朝供职的三十年中,由于他的忠贞、耿直、严谨,耻于逢迎燥进,康熙皇帝嘉其才,最后擢携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田翰林在这个清制最高的执行机关中,表率百官,掌仪天下政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所以康熙皇帝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把田翰林殊誉为“帝王师”,他御赐的“教成天下”牌匾就是对恩师的最高评价。
御匾“世掌经纶”又开了皇帝重教的先河。康熙皇帝对田氏家族书香门第了解深刻。家谱所记,从明成化年间(1484年)的田彭考入进士到清田翰林入仕,田家先后科考名录达60多人。“世掌经纶”是对田氏家族承前重教的客观总结,也是对田氏家族承后重教的谆谆谕勉。
读罢家谱,两块御匾“教成天下”“世掌经纶”至今仍熠熠生辉,它昭示我们后人应该吸纳精华,做到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田喜篝,民间称田翰林。据家谱所记(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田翰林病逝,其长子田邰植遣仆赍遗表告于朝。康熙皇上闻之震悼,不仅赐丧视二品礼恩,而且皇封“田翰林墓”(俗称田家坟)。此外,在御驾亲征噶尔丹中,还亲身到马邑吊唁恩师田翰林。家谱这样记载:“圣祖西征,路过马邑,士民环跪,皇上按辔问,孰为学士田喜篝之子?次子田邰茁以名为对,皇命侍卫予骑令随行,因问‘尔父葬否?尔等读书如何?生产如何?有无授职?’邰茁一一奏对。皇上面色喜温,谕勉之。皇上回顾左右侍卫曰‘若面庞何逼肖其父乃尔!’”由此观之,君臣恩节,均可想见。随后皇帝又赐两块牌匾,文曰:“教成天下”“世掌经纶”。御匾“教成天下”创皇帝尊师的先河。“教成天下”意即老师把我培养成真正的天子,一匡天下的帝业。这样的评价,至高无上。康熙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什么这样称颂恩师呢?
首先从客观历史去分析:康熙皇帝七岁继位,当时辅政大臣和太皇太后已形成一个正确的共识:要想巩固入关后清王朝统一中国的政权,只凭“弯弓射大雕”的武功是远远不行的,必须有文治的能力。为此,必须掌握汉族文化,也必须依靠汉族中的知识分子去传授去教育去培养。那么谁来培养康熙皇帝呢?
田喜篝出生于明朝崇祯壬申五年(1632年),即后金皇太极天聪六年,其先祖为避战乱才从丰城(现在呼和浩特市)迁居马邑。因为幼年生活学习时期饱经三皇(崇祯、顺治、李自成)争夺天下战乱之苦,因此,从小就非常憧憬一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统一的中国。康熙(1661年)继位,田喜篝正中进士,康熙三年(1664年)进入翰林院。他是怎样被选为康熙老师的呢?
散失的家谱有这样的记载,现在竟成了一个故事传说:“一跪论三堂”。据说康熙当皇帝,是他的祖母孝庄皇后决定的。康熙皇帝受教于田翰林门下,背不下书就被老师罚跪。他的祖母去学堂,发现跪罚一事,便怒不可遏,冲进学堂拉起孙儿说:“背不背书将来也是皇帝,何必受此跪罚!”田翰林见此不卑不亢地说:“皇帝有别,跪则尧舜,不跪则纣桀。”田翰林接着说,“朝堂以君为主,家堂以长为主。学堂以师为主,臣今天是老师,应该严教不能俯就逢迎,如果三叩九拜少皇,使少皇心中毫无师道尊严,他如何接受我的教育呢?只有家教学教共同严格要求,才能把少皇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真正天子。这是太后的希望,臣的目的,少皇的理想。”一席“三堂论”,使太后转怒为喜,拉着孙儿一起跪拜田翰林,也更加器重田翰林。
康熙在田翰林等人的教诲下,养成了少年勤学的学风,到他十四岁亲政时,已初步懂得君臣之礼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为他以后执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田翰林在朝供职的三十年中,由于他的忠贞、耿直、严谨,耻于逢迎燥进,康熙皇帝嘉其才,最后擢携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田翰林在这个清制最高的执行机关中,表率百官,掌仪天下政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所以康熙皇帝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把田翰林殊誉为“帝王师”,他御赐的“教成天下”牌匾就是对恩师的最高评价。
御匾“世掌经纶”又开了皇帝重教的先河。康熙皇帝对田氏家族书香门第了解深刻。家谱所记,从明成化年间(1484年)的田彭考入进士到清田翰林入仕,田家先后科考名录达60多人。“世掌经纶”是对田氏家族承前重教的客观总结,也是对田氏家族承后重教的谆谆谕勉。
读罢家谱,两块御匾“教成天下”“世掌经纶”至今仍熠熠生辉,它昭示我们后人应该吸纳精华,做到薪火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