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说年味话风俗
●杨晓兰
文章字数:1712
  风传花信,山河已春,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如果单纯地从吃喝穿戴来讲,真的是天天在过年。但年毕竟不是寻常日子,要想不寻常,就要整出点儿动静来。买买买!必须买!线上线下立体买,吃喝穿戴花式买!重重叠叠疯狂买!就是要赶在这个节点买,就是要贴上“年货”这个标贴,就像腌腊八蒜,腊七或腊九腌了,就不算!就像情人节的礼物,要送,就赶那个寸劲儿。往白了说,就是要有一些仪式感。就是要做,做出独特的年茶饭,馍馍要扭出花样,点上红点儿。玻璃要擦洗清透到看不出玻璃,家里的小零碎能换新就换新绝不将就,洗洗涮涮,理发美甲,新衣新帽,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这个隆重的大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气氛是营造出来的,你懒得把什么都简化了,年味自然就淡了。
  过年就要过出有别于平常的样子。平常日子,说吃鱼就吃鱼,说吃鸡就吃鸡,过年嘛,就是要来个美食博览会。在这一点上,不管钱多钱少,辛辛苦苦一年了,人人都要任性一回。爱吃的,你就尽享美味;爱玩的,有七天长假可以挥霍;爱热闹,你就呼朋唤友大聚会;爱独处,你就把自己藏起来,清清静静,自自在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亦快哉?
  年味就是人情味,过年就是要很隆重地温习一下我们幸福的生活,父母健在,孩子成长,夫妻相濡以沫,朋友彼此守望,相爱的人修成了正果,小家庭添丁进口,存款的数字又有增长……这年味还不够浓醇香甜?
  过年就是幸福的重复,这一年一年地重复便形成了风俗。把风俗拆解开来,风就是集体心愿,就是众望所归;俗就是习惯,就是约定俗成。风俗一旦形成,就会牢牢地占据人的意识形态,好像不这么做就是对抗,就是忤逆,就别扭。有人说风俗中有些是迷信,是陈规陋习,通俗来讲是穷老婆舌头瞎讲究。其实,细细探究一下,过年的那些仪式和讲究颇有深意和趣味。
  先说祭祖,常言说“人死渺无踪,草死留下根”,祭祖其实不过是借缅怀祖先而联系后人,让后辈儿孙记住,我们同根同脉同宗同源。之前,或许联系甚少,通过祭祖,坟地相逢的刹那,那种血脉亲情瞬间被强化。焚香奠酒烧纸钱,一声声呼唤,隔着黄土堆与亡人对话的同时,脑海里是他们的音容笑貌,不由得会梳理其平生作为,彪炳其功德风范。
  年节期间,好多仪式与神有关,这个神不是冥冥中的所谓神灵,而是把这种仪式神化了,是庄严神圣,是神秘隆重。这个神亦可理解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除夕夜晚饭前安顿好过年的诸般事宜叫“安神”,交子时刻焰旺火响炮接神。灶神,就是我们家的神明,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在灶神的眼里,灶神不语,但他给你记着账,总归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要向善学好,尊老爱幼,夫妻同心,和睦邻里,一家人齐心协力奔着好日子去努力,灶神才会“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初二接财神,发财致富是每个人的新年愿望,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接财神的视频,很虔诚,很隆重。其实求神不如求自己,天上不会掉金元宝。大年初一接财神这个仪式实际上是在提示你,一元复始,是时候谋划这一年的生计了。该干什么,怎么干,是出门求财,还是坐地生金,心里得有个道道,说到底,你才是自己的财神。
  初五“送穷”,剪一个叫做“穷媳妇”的纸人,把边角旮旯的灰尘、吃瓜子花生时剥下的“穷皮”一起倒掉,与贫穷决裂,这又何尝不是人们对好日子的强烈期许?
  那为什么不剪个“穷丈夫”送出去呢?还不是女人地位低,就把穷嫁祸给了女人。女人不服气,女人对此的理解是“女人有福全家福”,你把女人当福神供着,福神自然会保佑家人福寿绵长。女人的智慧还不止于此。打理照外,缝补浆洗,忙一年了,总得给自己放个假。于是又有了“忌针”的说法。就是某一天不动针线,动了针线会如何如何不好。这样,罢了针线活也理直气壮。这说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时代的事情。现在,没人缝缝补补了,即便有些小修补,也有专职的裁缝铺子服务。这一点上讲,新时代的女性真是有福。
  一年又一年,年俗在传承中创新,加上人的迁徙流动,信息的交流互通,各地的年俗也在融合渗透,从而衍生出很多新的年俗,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所有的年俗都包含着祝福、感恩和敬畏。
  生逢盛世,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想说的是,年味不淡,是太幸福太浓,我们把日子都过成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