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熬年
文章字数:1530
□杨晓兰
“一夜连双岁”,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除夕夜守岁熬通宵的习俗。我们这里叫熬年。
小时候,每到大年夜,兄弟姐妹隔壁邻里的小伙伴们总是相约熬个通宵,但往往是熬着熬着熬不住了,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光透亮,昨天已成去年!
记忆中,每年过年我都跟着东隔壁闰姑跑大年(就是满村子转)。吃过安神饭,穿上新衣服,装两兜瓜子、糖蛋儿,跟着闰姑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转,满村子转。顽皮的小子们总爱搞点恶作剧,不是冷不丁点一个小鞭炮扔到女孩群里,就是藏到某家的大门洞里,专门等熬年的女孩子们路过,猛然跳出来吓你一跳。闰姑自小就是男孩子性格,要是我们被谁吓唬到了,闰姑就带领着我们,绕村子追打。
大年夜,小村庄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那时候,人们普遍不富裕,过日子都精打细算,但过年这几天就不太计较了,连最穷的人家都要给院子里安个二百瓦的大灯泡。还有的人家在房檐下挂一串蒙了红电光纸的灯泡,叫串蛋灯。这种灯散发出来的红光朦朦胧胧,很好看。有的人家垒两个旺火,院里一个,大门口一个,天一黑,大门口那个就点着了,我们追着大门口点旺火的人家跑,旺火的火焰照着冻得通红的脸,也照着眼睛里亮晶晶的激动和喜悦。
大年夜,几乎家家都不关大门,我们见门就进,进到谁的家里都会享受到一些好的招待。那时的年货,家家大致相同,无非是瓜子、大豆、水果糖、柿饼、黑枣之类,光景好一点的人家会有少量的花生和奶糖。村里人大都沾着亲,不是本家,也是表亲,没有这些七零八碎的小吃的,红糖水也得给你化着喝一碗。不过,我们那几天是肚子肥了,再好的吃的也留不住,暖和过来,又接着跑到街上了。
我妈的娘家是本村,我们这里有大年下女儿、外甥娃们不到姥娘、舅舅家的习俗。但跑着跑着就忘了。不是跑到这个舅家,就是跑到了那个姥姥家。没人嗔怪,反倒是大把的瓜子、糖果塞给你,给你把瘪了的衣兜再补得满满的。
不知不觉,夜深了,有人开始点旺火了,村庄里的鞭炮声渐渐稠了,这是要接神了。我们飞跑回自家院里,扇旺火,响炮,烤旺火馍馍,就着被妈妈命名为“甜命水”的红糖水吃下,甜甜的,暖暖的。
因为有熬年的约定,响罢接神炮,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某一家家里打扑克,大孩子们玩捉红三,玩升级,玩攉龙,我等小孩不会玩这些复杂的,就玩“扳五张”和“脱皮裤”,赢糖蛋儿,往往是,不等接神旺火着罢,兜里的糖蛋儿就输的净光了。有时候也听大人“叨古记”,比方有那么一个光棍人,大年夜正愁没人给捏饺子,忽然进来一个俊俏的女人,笑眯眯地坐到炕上给他来捏饺子了,还和他一起吃年夜饭,喝烧酒,半夜醒来,俊俏女人不见了,炕头上一只大耗子睡的正香……还有一些神仙鬼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也很吸引人。闰姑很会说“无影传”,从“拉开葫芦蔓子,结下香瓜蛋子”开头,能说一大串。要不就说懒大嫂,什么懒大嫂,起了个早,撩起猫道眊一眊,日头升了丈二高,端着尿盆往外跑,门高,绊拦倒……不等说完,早已笑做一团。
等到我会玩好几种高难度的扑克游戏了,我闰姑就娉到外村了。
再后来,我也长大了,不再绕村子跑大年了,而是安安静静地看春晚,还喜欢拿个本子记那些主持人说的话和歌词,那些优美而动情的文字总是令我着迷,让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已过了那么多个年了,每年的除夕夜,孩子都会和我们约着熬年。吃罢年夜饭,像开茶话会一样,把水果、干果摆在茶几上。我们给她讲过年的这些讲究,重温那些口口相传了千百年的风俗。
熬年守岁,我们守着诚实守着善良守着爱和牵挂,便是守着幸福守着美满。我们感恩家人深情的陪伴,感恩生活的丰盛富足,感恩社会的安乐祥和。万家灯火映照着团圆喜乐,回头盘点这一年一年,幸运和美好重重叠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年头接年尾,站在新旧交替的节点,让我们一起眺望明天,祝福未来!
“一夜连双岁”,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除夕夜守岁熬通宵的习俗。我们这里叫熬年。
小时候,每到大年夜,兄弟姐妹隔壁邻里的小伙伴们总是相约熬个通宵,但往往是熬着熬着熬不住了,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光透亮,昨天已成去年!
记忆中,每年过年我都跟着东隔壁闰姑跑大年(就是满村子转)。吃过安神饭,穿上新衣服,装两兜瓜子、糖蛋儿,跟着闰姑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转,满村子转。顽皮的小子们总爱搞点恶作剧,不是冷不丁点一个小鞭炮扔到女孩群里,就是藏到某家的大门洞里,专门等熬年的女孩子们路过,猛然跳出来吓你一跳。闰姑自小就是男孩子性格,要是我们被谁吓唬到了,闰姑就带领着我们,绕村子追打。
大年夜,小村庄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那时候,人们普遍不富裕,过日子都精打细算,但过年这几天就不太计较了,连最穷的人家都要给院子里安个二百瓦的大灯泡。还有的人家在房檐下挂一串蒙了红电光纸的灯泡,叫串蛋灯。这种灯散发出来的红光朦朦胧胧,很好看。有的人家垒两个旺火,院里一个,大门口一个,天一黑,大门口那个就点着了,我们追着大门口点旺火的人家跑,旺火的火焰照着冻得通红的脸,也照着眼睛里亮晶晶的激动和喜悦。
大年夜,几乎家家都不关大门,我们见门就进,进到谁的家里都会享受到一些好的招待。那时的年货,家家大致相同,无非是瓜子、大豆、水果糖、柿饼、黑枣之类,光景好一点的人家会有少量的花生和奶糖。村里人大都沾着亲,不是本家,也是表亲,没有这些七零八碎的小吃的,红糖水也得给你化着喝一碗。不过,我们那几天是肚子肥了,再好的吃的也留不住,暖和过来,又接着跑到街上了。
我妈的娘家是本村,我们这里有大年下女儿、外甥娃们不到姥娘、舅舅家的习俗。但跑着跑着就忘了。不是跑到这个舅家,就是跑到了那个姥姥家。没人嗔怪,反倒是大把的瓜子、糖果塞给你,给你把瘪了的衣兜再补得满满的。
不知不觉,夜深了,有人开始点旺火了,村庄里的鞭炮声渐渐稠了,这是要接神了。我们飞跑回自家院里,扇旺火,响炮,烤旺火馍馍,就着被妈妈命名为“甜命水”的红糖水吃下,甜甜的,暖暖的。
因为有熬年的约定,响罢接神炮,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某一家家里打扑克,大孩子们玩捉红三,玩升级,玩攉龙,我等小孩不会玩这些复杂的,就玩“扳五张”和“脱皮裤”,赢糖蛋儿,往往是,不等接神旺火着罢,兜里的糖蛋儿就输的净光了。有时候也听大人“叨古记”,比方有那么一个光棍人,大年夜正愁没人给捏饺子,忽然进来一个俊俏的女人,笑眯眯地坐到炕上给他来捏饺子了,还和他一起吃年夜饭,喝烧酒,半夜醒来,俊俏女人不见了,炕头上一只大耗子睡的正香……还有一些神仙鬼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也很吸引人。闰姑很会说“无影传”,从“拉开葫芦蔓子,结下香瓜蛋子”开头,能说一大串。要不就说懒大嫂,什么懒大嫂,起了个早,撩起猫道眊一眊,日头升了丈二高,端着尿盆往外跑,门高,绊拦倒……不等说完,早已笑做一团。
等到我会玩好几种高难度的扑克游戏了,我闰姑就娉到外村了。
再后来,我也长大了,不再绕村子跑大年了,而是安安静静地看春晚,还喜欢拿个本子记那些主持人说的话和歌词,那些优美而动情的文字总是令我着迷,让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已过了那么多个年了,每年的除夕夜,孩子都会和我们约着熬年。吃罢年夜饭,像开茶话会一样,把水果、干果摆在茶几上。我们给她讲过年的这些讲究,重温那些口口相传了千百年的风俗。
熬年守岁,我们守着诚实守着善良守着爱和牵挂,便是守着幸福守着美满。我们感恩家人深情的陪伴,感恩生活的丰盛富足,感恩社会的安乐祥和。万家灯火映照着团圆喜乐,回头盘点这一年一年,幸运和美好重重叠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年头接年尾,站在新旧交替的节点,让我们一起眺望明天,祝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