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鲁区:牢记嘱托稳中求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章字数:7152

  雄关漫道自当勇往直前,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
  2023年,平鲁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稳经济、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4.6亿元,比2022年增长7.2%,全市六县(市、区)排名绝对值、增速双双第二,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638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亿元,增长6.5%,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区经济稳中有进、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全区转型发展蹚出新路。中煤平朔煤基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华朔德光碳基新材料、普勤低热值煤分级利用3个项目正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昌昕50万吨高岭土及泡沫陶瓷深加工、新耀300万吨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成功引进三一集团,启动建设单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等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三一硅能5吉瓦单晶硅拉晶项目建成投产,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首刀下线,千亿级硅芯产业基地初具雏型,转型迈入“硅芯”时代。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投产,标志着平鲁区产业发展逐步从传统采掘转向智能制造、从粗放高耗转向清洁低碳,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发展底色从黑变绿,真正意味着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了新路。
  煤电产业提质增效。智能矿山加快建设,完成智能化煤矿建设4座,智能化工作面改造16处,核增产能1120万吨。全年生产原煤1.24亿吨,同比增加1183万吨,增长10.54%,圆满完成煤炭保供任务。新能源电力加快布局,年内共批复风电光伏项目6个,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5392.55兆瓦、占比48%;累计发电321亿千瓦时,较2022年增加36.8亿千瓦时、增长12.9%。
  “一区两城”加快建设。开发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扩区后总面积达11.51平方千米,建成投运标准化厂房8万多平方米,市政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改造市政管网47千米、建设数字社区2个、改造老旧小区8个,完成32条街巷绿化、路灯改造,4座街角公园和森林公园提质改造,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总投资17.2亿元的凤凰古城及周边旅游带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两本答卷”亮点纷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绿化造林6.5万亩、坡耕地综合治理2万亩、重点流域综合治理31平方千米,扎实推进集中供热改造、水污染源头治理、“散乱污”动态清零等攻坚行动,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保持全市前列。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9亿斤以上,农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58亿元,增长24.3%。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成和美乡村16个,西易村党建引领模式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项目联农带农、就业帮扶、消费帮扶增收措施,全区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272元。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全年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超过80%,区定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主题教育1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引进太原常青藤中学管理团队,共享名校教育资源。中医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改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0465.3万元,化解率99.72%。居民就业、社保、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产业发展相应带来了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拉晶和二期超大尺寸超薄单晶硅切片项目,创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让平鲁大学生在家门口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成为现实。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集聚,将进一步助推消费增长、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涉农项目带动帮扶脱贫人口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让脱贫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城市品质的综合提升,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平鲁区加快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的首战之年,全区上下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在担当重大使命上展现新作为。
  坚定不移抓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足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平鲁区在抓产业发展上,坚持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优服务业。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平鲁是工业大区,煤炭产量、发电量、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聚焦“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目标,按照“延伸煤炭、抓住光伏、优化风电、盯住氢能”的思路,充分发挥平鲁区煤炭、电力、风光资源、用地等比较优势,大力开展项目建设,不断培育转型新动能。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不能丢,保障好煤炭的供应,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可靠和自主可控具有积极意义,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继续发挥好煤炭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为全方位转型留足时间和空间。在做好煤炭稳产保供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确保2025年大型及灾害严重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做好煤炭由燃料变原料大文章,大力促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以赴推动中煤平朔煤基烯烃项目落地开工,大力支持普勤、新耀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项目建设。
  乘势而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争取新能源指标,有序开发利用平鲁区风光资源,力争2025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持续深化拓展与三一集团的合作,携手并进新能源新赛道,今年全力打通15GW光伏全产业链,发挥以企招商作用,大力引进坩埚、胶膜、铝边框等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加快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同步推进日本念持半导体晶圆项目,到2027年,光伏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光伏上下游相关产业及新能源电站产值达到400亿元,真正建成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强与华电、三一重能合作,推动风电装备和老旧风机“以大代小”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退役风电设备高值利用技术研究,谋划相关项目建设,提前抢抓新赛道,为未来打造退役风电、光伏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奠定基础。加强与三一重卡对接,推动新能源重卡项目建设。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谋划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立足平鲁区煤炭、煤化工、风光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加强与上海交大氢能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氢能产业技术研发、中试、场景应用示范性探索和实践,谋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制绿色甲醇、绿氢制绿氨、绿氢制航油、氢能重卡、甲醇重卡以及碳捕集等项目,力争形成试点。
  做特农业产业。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实事求是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恢复整改和调整补划工作,持续加大撂荒地开发治理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116.7万亩耕地红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农机农技,提高产出效益。针对劳动人口老龄化问题,用好土地流转和农业托管等新型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特”“优”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通道,推动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一体化协同发展,做好红山荞麦、“零添加”燕麦、中药材、优质羊肉等“土特产”文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西易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继续完善项目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对今年涉农项目全部建立联农带农计划,让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同时,持续做好巩固衔接工作,抓好防止返贫监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提升服务业水平。随着三一集团更多投资项目的建成,以及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必将带来更多的消费人口,以及餐饮、住宿、娱乐、金融、物流等服务需求,及早谋划布局,加快推进易辰现代城市中心、“古城里”社区中心、紫韵体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硬件短板,同步提升服务品质。此外,大力发展“旅游+文创”“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业态,努力实现凤凰古城首期运营,逐步叫响戍边军事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坚定不移抓项目持续筑牢经济发展支撑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项目是扩内需、稳经济最主动、最有力的方式,是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的有效途径,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发展预期具有显著的引导带动作用。准确领会“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的深刻内涵,加强项目谋划实施,确保做一个成一个,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认真对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宏观政策和平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转型、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城乡建设、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中央、省委、市委都明确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持续加大地方资金支持力度。抓投资、抓项目正处在黄金机遇期。在今年这种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下,必须紧盯中央、省市重大项目、重点资金投向,加强与上级部门常态化沟通协调,把项目策划好、资料准备齐,尽最大努力抢项目、争资金。
  做强项目建设平台。开发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承载地,持续打造升级版,集中精力解决好化工园区认定等重点问题,从根本上理顺体制机制,为产业集聚、项目建设提供畅通无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持续加力,继续推进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22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电力及通信管线、园区换热站、燃气、蒸汽、事故应急设施、智能化运维等配套工程,为打通15GW光伏全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用好项目指挥部、领导包联、专班推进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强化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月度、季度的调度分析,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打通堵点难点,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实现开春即开工。
  坚定不移抓民生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抓经济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平鲁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多想利民之策、多办惠民之事,办好可触可及的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群众关切,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就业创业。精准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措施,大力开发本地岗位,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困难群众就业规模,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新建朔州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构建区乡一体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扩建项目配套工程,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医保支付报销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保精准扩面工作,深入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坚定不移抓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一流的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奋力跑出平鲁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解放思想促创新。思路就是出路,观念改变命运,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有创新的发展举措。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传承弘扬好“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精神,大力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经验,紧盯合肥、长沙等国内万亿级GDP城市发展历程,深度研究其跨越式发展经验,从中获得有效启示,不断完善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法举措。
  强化改革促创新。抓好省市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立足平鲁实际,重点抓好用电改革。目前,在探索降低园区企业电价上取得了积极成果,初步探索出通过煤电联动降低火电发电成本、通过增量配电降低过网费、通过源网荷储提高绿电使用比例降低电价三条路径。在山西省今年调整战新电价政策的背景下,这项改革对于把电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意义重大。
  立足企业促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重点企业联合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是突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依托三一集团全球化的四维立体研发体系和世界一流的研发科创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石化石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组建绿色能源领域创新联合体、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可再生能源高效率转化、新型储能设备、绿电制氢一体化、氢气存储、二氧化碳捕集制绿色甲醇等技术研发。
  用好平台促创新。持续加大对双碳产业研究院、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低碳硅芯、现代煤化工、氢能产业、高铝粉煤灰、新能源储能、高岭土精深加工等科研中心、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区产业研究院作用,强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配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形成新质生产力。
  用活人才促创新。坚持引育并举,全力推动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设置新能源相关专业,逐步培养大量新能源专业技能人才。探索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大力推行“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互联网咨询等灵活用才方式,加大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急缺人才、技能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解决好薪酬待遇、生活待遇两个关键问题,对企业高层次人才加大奖励力度,让各类人才在平鲁专注创新、安心创业,打造科研为主、数量充沛、高端引领、梯次合理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坚定不移抓环境持续强化经济发展保障
  优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方方面面环境的保障。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加快实施苍头河源头生态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持续推动全域绿化,结合文旅产业发展,将西北乡镇打造成为山清、水绿、天蓝的文旅康养示范区。大力推广“后安模式”,统筹利用好生态修复治理基金,坚持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自主实施、部门联合验收,统筹推进“三区一地”生态修复治理,将东南乡打造成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统揽,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降碳路径,不断提升高载能企业绿电供应比例,大幅降低碳排放。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引进一流项目、跑出一流速度、提供一流服务”的标准和要求,聚焦满足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加快实施流程再造,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惠企政策“免申请兑现”、各类诉求“一站式办理”,切实用政府服务的“高效率”换来企业发展的“好效益”,确保企业发展放心舒心、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落实好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政策措施。持续深入整治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持续营造真诚招商、真心安商、真情护商的人文环境,让重商亲商成为全社会鲜明导向。
  优化提升城市环境。产业转型不断深化,必将带来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平鲁新型城镇化发展前景可期。围绕如何让新增人口留得住、生活得好,谋划布局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井坪新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拓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建成区道路、供水、排污、供热、燃气、通信、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体、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居住社区功能,提升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和引领城镇化发展的能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彻底整治清除城市“蜘蛛网满天挂”现象,全面提升城市“颜值”。朔州滋润机场成功通航,为进一步补齐区位不优的短板提供了机遇,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国道336、省道212线平鲁穿城改线工程,积极配合推进东北环高速改线工程,积极融入朔州大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
  坚定不移抓安全持续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坚决维护好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坚决扛牢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抓好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严打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加大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堡子沟人防工程、消防二站建设项目年内投入运营,推动总投资2.2亿元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开工建设。强化灾害预警监测,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处置,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平鲁区委、区政府将继续顺应经济发展大势,顺应能源发展趋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打造新型绿色能源示范区”为牵引,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敢作善为,加快建设“一区两城”,奋力写好“两本答卷”,全力推动平鲁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平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