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阴县:
砥砺奋进谋发展 笃行实干谱华章
文章字数:3570

  新春山阴,山河壮丽;长城脚下,热“雪”沸腾;桑干河畔、鼓舞龙腾。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新韵山阴绚丽多彩。
  2023年,山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强化党的建设,做深做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实事办理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凝心铸魂、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山阴县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学思践悟,把握关键重点,注重建章立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基层治理,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惩治腐败,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分级分类进行学习培训,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讲政策、搞调研、解民忧,312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315次,开展承诺践诺事项1834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000余次,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
  基层治理成果丰硕。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山阴县召开,“炕头+地头”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清廉山阴建设,打好惩治震慑、制度约束的“组合拳”,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综合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营商环境、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显著改善。
  锚定目标、聚力转型,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
  近年来,山阴县坚持北部“加工制造”,南部“文旅康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锻造发展长板,持续推动煤电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开发区有效抓手,突出碳基、钙基和固废综合利用,做足做优“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全力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北部“加工制造”方面,充分发挥煤矸石、石灰石资源优势,在碳基、钙基和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上聚焦发力,积极引进新材料“链主”企业,抢占制高点、发挥新优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以超牌、恒科、赢胜等链主企业为龙头,推进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全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去年,共实施新能源、新材料项目23个,总投资83亿元。推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成功申报富硒小米、钙基材料、山阴奶牛3个市级专业镇。
  在南部“文旅康养”方面,以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擎,按照“一环四区、家国十景”整体规划,投资6亿多元,重点实施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建设、长城博物馆改造、旧广武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等项目,全力打造南部文旅康养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同时,引进民间资本,投资10亿元新建广武国际滑雪场,雪季滑雪场日接待游客近1000余人,“冰雪经济”释放出“热效应”,辐射带动7个总投资近20亿元的文旅项目落地生根,并积极申报广武长城4A级旅游景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初具规模。
  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山阴县呈现出从“一煤独大”迈向“多业支撑”的生动图景。
  真抓实干、优化服务,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山阴县聚焦发展需要,围绕短板弱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要素资源,扎实开展入企帮扶活动,全力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加快推动达产达效。去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0项,总投资293.3亿元,为山阴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累计签约项目62个,当年开工59个,开工率95.2%。
  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山阴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变革,切实提升产业承载力、要素保障力、开放创新力,全县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五有套餐”,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双全双百”工程、“证照分离”等系列改革,有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完善助企纾困政策直达机制,推动各项政策顶格执行、及时兑现、落地见效。去年,市场主体净增1687户,累计减税降费近2.6亿元。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节节攀升的建设速度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了无限的经济潜力和后劲,正不断加速山阴的腾飞和蝶变。
  “特”“优”并举、夯基固本,乡村振兴成色十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山阴县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特”“优”战略,结合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区位特点,坚持以种粮为主统筹农牧融合发展,推行“宜粮则粮、宜草则草,以农载牧、以牧促农,形成‘草-畜-肥-田-粮’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依托精品小杂粮、现代设施蔬菜、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优质牧草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扩大有机旱作农业种植规模,高起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颜值”和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画卷”。去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7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8万亩,种植优质牧草20万亩,奶牛存栏稳定在8万头左右,鲜奶产量达30万吨。
  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新业态,加大古城乳品、富硒小米等特色农产品销量额,增加农民收入。随着销量逐年增大,也让山阴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投入1.7亿元,高标准打造36个和美乡村。完成“四好农村路”54公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177个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治理。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沃野产业兴,乡村画卷美。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山阴县和美乡村振兴之路也在不断“提速”。
  以人为本、倾心惠民,民生答卷温暖厚实
  道路桥梁四通八达,筑就发展根基;城市形象不断更新,刷靓城市颜值;街头公园各具特色,点缀幸福生活……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山阴县委、县政府一贯的追求和目标。
  山阴县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民生支出33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实施14个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综合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会展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场馆即将投运,荣乌高速连接线、广场路、站前街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智慧水务平台安装运行,老旧小区改造24个,新韵公园投入使用,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空间外延持续拓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防范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优秀校长选树、名优教师培育、师德师风建设、优质生源巩固、数字化校园建设“六大工程”,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高考成绩稳中有升。
  健康山阴稳步推进。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农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一室一医或者一室多医。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合格率100%。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初评验收。成功举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山西省跆拳道俱乐部联赛(北部赛区)和夏季台球精英赛等赛事,全民健康运动蔚然成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719人,劳务输出560人,荣获全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荣誉。乡镇就业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建成县零工市场并投入运行,服务零工1000余人。积极推进全民参保,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落实医保分类资助,低保、五保、孤儿、重度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参保资助资金全部划转到位。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业务下沉”等便民措施,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一站式结算”。
  生态底色更加厚重。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3万亩,出境断面水质、地下水源全部达标。扎实开展秋冬季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全年二级以上天数313天,全省排名第12,改善幅度排名朔州市第一。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谱新篇。下一步,山阴县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阴新篇章。
  文:闫文靖 图:中共山阴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