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字数:2201
大临河乡位于朔州市最东端,与大同市浑源县接壤,国土面积182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2.8万人口,现有党员844名,可耕地11.5万亩,是一个纯农业乡。
“十四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动“六个转变”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致力推动浙江“千万工程”应县实践行动在全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党建+产业振兴构筑农业发展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产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优政策,不断筑牢乡、村两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特优农业,构建了“北山杂粮、南山芪,中部蔬菜、万寿菊加玉米”的产业布局,确保事情有领导过问、行动有团队推动、技术有部门支撑、资金有组织保障,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实施了“组织联建、产业联盟”模式,推动全乡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应县绿富设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上级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对农民承包土地实行流转,建成两个拥有日光温室12亩、暖棚31亩、冷棚285亩、蔬菜育苗温室基地33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个年产150万只肉鸡的现代化养殖场,成为引领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大“引擎”。2023年绿富公司实现产值6100多万元,带动就业520多人,获评省级“创业之星”。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绿富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全乡三年建设设施蔬菜2600多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配套优质育苗基地80亩,发展蔬菜、谷子产业联盟,成立国家级谷子科技小院,扩建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打造蔬菜、小杂粮全产业链条,农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党建+环境整治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乡党委立足发展全域旅游的总体目标,致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各村党支部牵头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发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干群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局面。
近三年来,全乡围绕“一河、一路、一线”环境整治推进路线图,大力实施以改水、改路、改厕,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治理畜禽粪污、整理残墙断壁、处理环村垃圾,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理五化”工作措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村庄功能。“一河”,指圣水塘、北小寨、东辛村等沿浑河两岸的村庄,主要争取移民资金进行改造。“一路”,指沿G336公路两侧的罗庄、大临河等村庄,主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改造。“一线”,指沿长城旅游线沿线的北楼、北楼口等小村庄,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实施整治。整治结合山区村特点,对一些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延续保留原有风貌,做到建新如故、修旧如旧,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功能;对其他无利用价值的旧房,突出实用性,拆除后建设小果园,发展休闲采摘业。
同时,三年来,扎实推进圣水塘村西田惠墓重建项目,启动北楼口古城墙、岳胜堡修复工程,建设圣水塘采摘园、现代农业园和北楼口古村落,沿公路干线建设千亩万寿菊花带,打造了集休闲采摘、生态观光、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廊带,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同步提升。
目前,各村村内干净舒朗、整洁有序、环境宜人,村外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棚成片,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景象。2024年,全乡将全部完成“千万工程”3个精品村、10个示范村和10个提升村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的目标。
党建+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党委持续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创新举措,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全市率先探索“党建+数字乡村+网格治理”新模式,打通乡村治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圣水塘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为引领,将党组织业务搬上云端,搭建乡、村、微(网格)三级联动治理模式,同步打造上联县级行政审批网络、下联全乡农户手机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便民服务网络化、农村治理高效化,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目前,全乡有2项服务事项可就地办理,5项服务事项可委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网上办理。农民群众日常办事再不用进城来回跑。2022年、2023年,圣水塘村先后获得“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积极探索“党建+先锋队+实训基地”模式,锻造乡村振兴“攻坚手”。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打造“每周夜校”品牌,组建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巩固衔接三支先锋队,建设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和圣水塘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实训基地,充分激发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干事创业活力。
积极探索“党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模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实行“一个机构总协调,一个平台总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全覆盖”,落地落实场所、经费、设备保障要求,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联动机制,使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大临河乡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号召力、带动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奋力做好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临河答卷,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再作新贡献,谱写新篇章。
温晋华
“十四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动“六个转变”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致力推动浙江“千万工程”应县实践行动在全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党建+产业振兴构筑农业发展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产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优政策,不断筑牢乡、村两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特优农业,构建了“北山杂粮、南山芪,中部蔬菜、万寿菊加玉米”的产业布局,确保事情有领导过问、行动有团队推动、技术有部门支撑、资金有组织保障,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实施了“组织联建、产业联盟”模式,推动全乡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应县绿富设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上级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对农民承包土地实行流转,建成两个拥有日光温室12亩、暖棚31亩、冷棚285亩、蔬菜育苗温室基地33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个年产150万只肉鸡的现代化养殖场,成为引领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大“引擎”。2023年绿富公司实现产值6100多万元,带动就业520多人,获评省级“创业之星”。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绿富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全乡三年建设设施蔬菜2600多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配套优质育苗基地80亩,发展蔬菜、谷子产业联盟,成立国家级谷子科技小院,扩建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打造蔬菜、小杂粮全产业链条,农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党建+环境整治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乡党委立足发展全域旅游的总体目标,致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各村党支部牵头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发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干群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局面。
近三年来,全乡围绕“一河、一路、一线”环境整治推进路线图,大力实施以改水、改路、改厕,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治理畜禽粪污、整理残墙断壁、处理环村垃圾,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理五化”工作措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村庄功能。“一河”,指圣水塘、北小寨、东辛村等沿浑河两岸的村庄,主要争取移民资金进行改造。“一路”,指沿G336公路两侧的罗庄、大临河等村庄,主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改造。“一线”,指沿长城旅游线沿线的北楼、北楼口等小村庄,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实施整治。整治结合山区村特点,对一些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延续保留原有风貌,做到建新如故、修旧如旧,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功能;对其他无利用价值的旧房,突出实用性,拆除后建设小果园,发展休闲采摘业。
同时,三年来,扎实推进圣水塘村西田惠墓重建项目,启动北楼口古城墙、岳胜堡修复工程,建设圣水塘采摘园、现代农业园和北楼口古村落,沿公路干线建设千亩万寿菊花带,打造了集休闲采摘、生态观光、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廊带,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同步提升。
目前,各村村内干净舒朗、整洁有序、环境宜人,村外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棚成片,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景象。2024年,全乡将全部完成“千万工程”3个精品村、10个示范村和10个提升村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的目标。
党建+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党委持续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创新举措,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全市率先探索“党建+数字乡村+网格治理”新模式,打通乡村治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圣水塘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为引领,将党组织业务搬上云端,搭建乡、村、微(网格)三级联动治理模式,同步打造上联县级行政审批网络、下联全乡农户手机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便民服务网络化、农村治理高效化,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目前,全乡有2项服务事项可就地办理,5项服务事项可委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网上办理。农民群众日常办事再不用进城来回跑。2022年、2023年,圣水塘村先后获得“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积极探索“党建+先锋队+实训基地”模式,锻造乡村振兴“攻坚手”。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打造“每周夜校”品牌,组建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巩固衔接三支先锋队,建设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和圣水塘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实训基地,充分激发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干事创业活力。
积极探索“党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模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实行“一个机构总协调,一个平台总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全覆盖”,落地落实场所、经费、设备保障要求,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联动机制,使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大临河乡党委、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号召力、带动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奋力做好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临河答卷,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再作新贡献,谱写新篇章。
温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