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的父亲杨栖峰
●杨 谦
文章字数:3878
  不经意间,父亲去世已经38年了,岁月的长河,非但没有冲淡我对父亲的思念,反而,在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中,更加深了此种情愫。
  日前,在《朔州市朔城区志·人物传》中看到了父亲的照片,读到了有关文字,内容简略,不足五百字,一下子引出我的一个念头……写一篇内容较为详实的纪念文章,聊以遣怀。于是,打开电脑,敲起键盘。
  一
  1911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父亲杨栖峰,出生于朔县青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母,生活较为艰难,从小就下地劳动,赤脚赶驴驮过炭,去骑兵部队当过小兵,磨练出一种勤劳俭朴的美德。
  父亲曾到广武读过私塾,去东梁洼村教过书,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底。接着,去朔县天主教会学校上学,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归绥公教医院附设医学校”学习西医,得到了德国、法国医师的传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39年,父亲学成归来,在朔县城内草市街,创建了县城历史上第一家西医药医疗机构——“济民医社”,首次把西医,尤其是外科手术,传入朔县。其间,因其才貌出众,被我外祖父看中,招为女婿。
  1941年医社停业,父亲开展家庭诊疗,出诊行医,常为救死扶伤奔走于城乡之间。有一年,朔县辛庄村张家,在半夜遭到土匪抢劫,家长张连友的腿被枪打断,命在旦夕。家人连夜进城,请父亲去抢救。父亲星夜急速前去,及时手术,使之脱离危险,其后,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得以痊愈,张家感激万分。从此,父亲的名声在东南乡更加响亮。
  1946年,父亲去大同购买药品,经同学介绍,到傅作义部队任上尉军医。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转业回乡,在县城东大街开设“岐山诊疗所”,治愈多例疑难病症,名扬遐迩。
  一次,南山上一个小村庄的患者,慕名而来,说自己得了一种病,看过许多医生,都不见效。父亲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南背兴。父亲笑道:“为什么起个不吉利的名字?”他说:“叫吉利的名字,更不吉利,发财好听吧,可是,叫‘难发财’,更不行!”父亲点头称是。父亲说:“山上人虽土,但土得朴实。”不久,父亲把南背兴的病治好了,他非常佩服。
  东关的高海,得了一种顽固皮肤病,苦不堪言,而且多年不愈,是父亲为之彻底治愈。高海多次和我谈起此事,对父亲的医术和为人热情的态度,赞不绝口。
  1951年,父亲被推选为“朔县医药协会”会长。1952年,应邀参加朔县人民医院工作,任医疗股股长,全盘负责医疗工作,深入医疗第一线坐诊。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服务百姓,对患者热忱亲和,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医德高尚,有口皆碑。
  父亲勤于精业,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小时候,常常可以看到,父亲下班在家休闲之时,钻研医学知识的情景。有一幅画面,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夜深人静,砖窑院里,全院人早已熄灯进入了梦乡,只有父亲还在昏暗的煤油洋灯下,伏案啃书,一边翻阅着厚厚的医学典籍,一边作着笔记。
  1955年,父亲被推荐到山西省第一期针灸训练班进修,学习《朱琏针灸学》,并得到了新中国针灸事业创始人——朱琏的亲授。之后,父亲潜心研究中医、中药学,挖掘其精华,运用于临床,走出一条中西结合的医疗道路,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对此,我有切身体验。一次,我肚疼不止,痛得满头冷汗,父亲手法娴熟地给我在肚上、腿上下针,不一会针到病除。
  1970年,我的肾脏病又复发了,全身浮肿,腰背酸痛,四肢乏力,通过好几个月的打针、吃西药,症状虽然有所减轻,但是,尿蛋白、肌酐以及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再拖延下去有发展成慢性肾衰的危险。这时,父亲给我把脉后,开了个中草药方。这个药方可不简单,我服了十几副药后,不但消解了病症,而且除掉了病根,如今,我已经八十多岁了,血压正常,肾脏相当健康。
  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早上班,晚下班,常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患者服务。患者及家属,经常寻到家中找父亲看病,有亲戚故交,也有素不相识者,有近在城关的,也有远在山村的,有做官的,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父亲总是一样看待——笑脸相迎,认真诊断,只尽义务,不求回报。
  卢功勋曾经专程从省城来到我家,找父亲为其医病。我这才有机会见到这位朔州知名人士。麻俊副县长也曾为他的痼疾,到我家看过病。一来二往,与父亲成为好友。
  对门邻居周珍,种地为生,家境贫寒,儿媳妇赵翠明,得了痨病(肺结核),很是严重,为了医病,常来我家,通过父亲的精心治疗,终于痊愈。全家人常对人说:“杨大夫医术高,人和气,真是老百姓的好医生!”
  1954年到1984年,朔县召开的一至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父亲八次当选为人民代表,又多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提出了不少有益于民生的提案。父亲德艺双馨,名气远扬城乡。在世时,被列入《朔县志·地方名人》之中。而后,又被列入2014年出版的《朔州市朔城区志·人物传》中。
  文革期间,父亲受人陷害,开除公职,遣返原籍青钟村监督劳动。回村后,村干部很尊重父亲,给予很大的自由,从不让下地劳动,对父亲说:“在咱村住上些时候,装一装样子,什么时候想回城就回城。”住村的那段时间,乡亲们常来问寒问暖,请吃请喝,不时送些蔬菜米面食油鸡蛋之类。而父亲也热情对待乡亲,为其看病从不收费。十里八乡的患者也闻讯而来,父亲照样为其免费治疗。
  父亲在1972年恢复公职后,又以满腔热忱投入工作,带病坚守岗位。不料,1985年,因冠心病复发,住院医治无效,不幸猝逝。
  二
  父亲啊!
  您是子孙的榜样,您是子孙的骄傲。您不仅是百姓信任的名医,也是可敬可爱的慈父,名副其实的孝子,勤俭持家的榜样,永远铭刻在子女心中。
  在您长辞之时,也是我万分哀痛之日,我为您写下了一幅挽联:“ 医德高医术精,堪称妙手回春,蒙百姓信任;父情深父爱博,可谓恩重如山,受子女敬崇。”以之表达怀念感恩之深情!
  怎能忘记,您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子女的点点滴滴。
  是您含辛茹苦,支撑着一个七口之家,倾尽心血,养育大我们五个孩子,您却积劳成疾。您为子女付出的大爱无可限量,子女对您的回报却微不足道,而您从不计较。
  1946年,我刚4岁,突发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呼吸困难,危在旦夕。您心急如焚,为了诊断清楚病情,竟然去尝儿子的大小便,这是怎样的一种父爱!
  1954年,您到北京办事,不忘带孩子前去,让其多见世面。当您赴宴或上澡堂之时,总会想到带上孩子。
  一次雨后,您领着幼小的我,去亲戚家吃请,半路上看到一洼雨水,向我提问道:“抛出去的皮球,为什么总是往水里跑?”当我回答正确后,您高兴地举起我,转了一个大圈。
  是您,在百忙之余,不忘辅导子女学习,曾经出题目,让我作文,然后给以批改,批语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虎头蛇尾。”使我颇受启发。
  当您出差归来时,总会给孩子买回几件心爱的玩具。您又为孩子们,借来《水浒》《说岳全传》《高玉宝》《宝葫芦的故事》等书,以扩大其阅读范围;还为其买来口琴、乒乓球拍、二胡等,以培养其高雅爱好,提高其素质。
  当您被遣返原籍青钟村期间,常往返村城之间,来回路程80余里,都是步走;那时,我在贾庄中学教书,回城只有20里,却是骑着“洋车”。这是您把家中唯一的一辆自行车,让给了我骑,为了儿子,您甘愿放弃便捷省劲的骑行,而选择了缓慢吃力的步行。
  每当您路过贾庄时,总要绕道,去学校看望我。记得,1971年10月的一天,您又来看望我。临别时,我把您送到村外的大路上,秋风瑟瑟,古道漫漫。这条土路,坑洼难走不说,单说过南邢家河,就够受罪的,正值深秋,河水寒冷,需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趟水,脚踏入水中,寒气透骨,冰冷难耐,这种滋味,连我这个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您这个年过六旬、腿脚不便、又有心脏病的老人呢?我望着远去的您——脊背微驼,步履艰难,拄杖缓行,心想,儿子帮不了年迈受罪的父亲,反倒让老父牵挂、操心,鼻子一酸,不由落泪。今天我才想到,当时为什么不用自行车送您一程呢?为此,愧疚至今!
  父亲啊,您不仅有一颗怜子的爱心,更有一分尊老的孝心。
  您很孝敬我爷爷,土改时,爷爷落难,是您把他带到大同赡养;当您得知爷爷猝亡的噩耗时,您声泪俱下,悲痛欲绝。是您孝顺赡养岳父、岳母,像亲生父母一样,十多年如一日,为其养老送终。
  父亲啊,我永远不会忘记您那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的本色。
  记得,当东房山墙倒了后,是您,带领儿子,和泥打土坯,修好了房子。是您,带领儿孙,拾粪、担土、晒土、筛灰垫厕所沤肥。是您,到城外,拔草、扫树叶,喂奶羊喂猪。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解决家中吃粮问题,您放下医师的架子,当了一回农民,到武庄村的山沟里,开小块地,种了一大片黍子,春播、夏锄、秋收,辛勤奔波,不辞劳苦。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您节衣缩食,常常饿着肚子,省下食物,留给子女吃,致使自己严重浮肿,长期便秘。
  有一年夏初,西红柿刚上市,您正生病发烧,母亲为了给您下火,要买些给您吃,您不让买,说:“那么贵,除非害了嗓癀才会吃它!”是您挣得少吗?并不是,您那时的工资是84元,而一般工作人员只能挣到二三十元。
  今天,可以告慰您的是,您的子孙,有幸赶上了一个新的时代,都过上了比您生活的那个年代,不知优越多少倍的幸福日子。
  就拿我这个当年的“穷教员”来说,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过上了舒心的现代生活:住宽敞的小二楼,穿品牌服装,吃营养保健食品,骑崔克山地车,看智能电视,耍5G手机,用电脑、打印机写文章,体验着家庭电气化以及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更惬意的是,常得宽余,可享乘高铁、坐国际航班的旅游之乐,尽受打乒乓球健身之益。
  再告诉您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您所向往的普通百姓都能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已经实现。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老朔县,已经变成了一座像北欧一样美丽的现代宜居城市,老家青钟村,也脱贫致富,旧貌换新颜,名声鹊起,被有关部门授予山西“最美旅游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
  如果在天有灵,您一定会感到无比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