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朔城区
“三良”配套奏响科技春耕“进行曲”
文章字数:1011
  本报讯(记者 刘希军 张小菊朱怡)春风渐暖,农人渐忙。这几天,朔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北斗智能信息农机来回穿梭,农技人员奔走地头,田间管理井然有序……在统筹推进“良种、良机、良法”融合的新模式下,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广袤田野奏响了科技春耕“进行曲”。
  被这些种粮大户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就是今天的“主角”——玉米杂粮膜侧播种机,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发出来的栽培技术,正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运用。近年来,朔城区将膜上种植改为膜两侧种植,通过铺膜带起拱形小垄,集纳雨水到苗带,确保玉米在生长前期能够拥有更强的抗旱能力。朔城区采用膜侧播种的优势突出。第一是增苗,和膜上的打孔种植相比,每亩可以增加400株玉米。第二是增重,经过数据采集和测算,平均每一株玉米千粒重可以增加5.8%。第三是增效益,按玉米计算,老百姓每亩可以增收240元到280元。膜两侧种植不仅省工省力,增产增收,而且作业速度相当快,最高的记录是一天播了150多亩。这项技术的应用让玉米种植告别了打孔、放苗和开沟的传统模式,实现铺膜、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所以省时、省力、省地膜,同时抗旱、抗倒伏、抗早衰。
  一项技术好不好,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推广开,种植户最有发言权。朔城区贾庄乡小岱堡村种植户李珍说:“看见别人用膜侧播种得不错,到了秋收又看别人膜侧播种耐旱,长势比咱们好,咱们的苗旱死了,用膜侧播种的苗不死,效果还挺好,于是今年我决定用这个膜侧播种。”朔城区滋润乡白圐圙村村民霍青春也说:“今年是我买的第三台膜侧播种机,能增产、省人工,种的时候挺方便,适合农户使用,每年都增收,就白圐圙的土地以前一亩地能打1400斤-1500斤玉米就已经很好了,现在能达1600斤-1700斤。”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今年玉米杂粮地膜播种机还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机手只需在操作屏上设置好参数,导航系统就能自动定位、规划路线、自动行走,进而完成播种,种植效率和农田标准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自动驾驶的好处,一是不漏耕和漏播,另一个是减少了驾驶员的体力劳动,再一个能增加每天作业面积,以往耕种得十几天,这个一周多就可以播种完成了。
  为推广新农技,提高粮食产量,朔城区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农技推广队伍、科技专员等力量,精准指导农户早下田、早管理、抢农时、抢墒情,真正做到服务到户、送技到田。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少卿介绍说,他们组织了大量的培训,现场观摩教学,带领老百姓去对比观摩之后,让老百姓看到这项新技术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