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野猪窊村:
鱼菜“混搭”实现双丰收
文章字数:807
  本报讯(记者 罗文平 张小菊李晓)水产养殖、旱地种菜两个不同的农业领域如今在朔城区野猪窊村实现了“跨界牵手”,一池清水实现了养殖、种植“双丰收”,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生”。
  记者来到朔城区南榆林乡野猪窊村的日光大棚探访这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一进大棚没有看到种植蔬菜和水果,反而放置了数个深1米8、直径8米的大水池。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二明介绍:“这个池子,现在啥也看不见,但是每个池子里放的是3000尾的加州鲈鱼,水是地下350米的深井水,从现在到放鱼苗20多天了,没有一尾死亡,水质、温度还是挺适应的。”
  技术人员投下一把饲料,圆池中的鱼儿争相抢食,激起片片水花。目前这个养殖基地共有4个大棚,每个大棚有4个陆基圆池,分区域养殖了鲈鱼、黑鱼。每个区域全部配备进水、增氧等水处理设施,可实现取水养殖、定时排污、自动净化等工序,达到水资源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据了解,这里的蓄水池可以通过放水养水,缺了水以后有设施可以进行补充,养殖池里的水过滤之后通过自然压力压到沉淀池里面,固体物就自然沉淀到下面了,上面的漂浮物就进了微滤桶,再经过紫外线杀菌进入到生化池,3个生化池里面添生物垫料,进行生物过滤,对鱼类的生长非常有利。
  智能循环水控制系统将养鱼的水进行过滤,然后利用微生物分解处理,释放出养分,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用于浇灌旁边的蔬菜大棚,实现了“一水双收”。胡二明告诉记者:“养鱼的水全部用于这十几个棚,能浇菜,鱼池里的鱼粪全部当成蔬菜的有机肥,拿养鱼水浇这个菜,土质是越来越好,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养鱼的水温是20℃左右,咱们从井里抽上来的水是12℃左右,温度对蔬菜相当适宜,水里面含有机质,自然就给蔬菜施肥了。”
  鱼菜“混搭”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兼顾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高科技、高效率的优点。野猪窊村作为一个没有天然水域的乡村,通过发展鱼菜共生模式,走出了一条旱地养鱼、节水养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