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应县大临河乡党委书记 力海仁
文章字数:1562
  这次来到首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为期7天的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认真聆听各位领导和专家关于经济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的专题辅导,我深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受益匪浅,为做好今后基层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拓宽了新境界,树立了新理念。
  具体到我们应县大临河乡的工作实际,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把“组织联建、产业联盟”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创新举措、多点发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谱写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党建+产业发展,构筑乡村振兴新引擎。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产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抓基层、强基础、优政策,不断筑牢乡村两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特优农业,构建了“北山杂粮、南山芪,中部蔬菜、万寿菊加玉米”的产业布局,确保事情有领导过问、行动有团队推动、技术有部门支撑、资金有组织保障,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实施了“组织联建、产业联盟”模式,推动全乡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应县绿富设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接上级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对农民承包土地实行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合作开展农业社会化“全产业链”服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党建+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振兴新面貌。大临河乡致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各村党支部牵头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发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干群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局面。
  近三年来,全乡围绕“一河、一路、一线”环境整治推进路线图,大力实施以改水、改路、改厕,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治理畜禽粪污、整理残墙断壁、处理环村垃圾,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理五化”工作措施,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村庄功能。并沿G336、韩镇线、长城一号旅游线两旁种植1000亩万寿菊,打造集生态、观光、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黄金经济廊带,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同步提升。2024年将全部完成全乡“千万工程”3个精品村、10个示范村和10个提升村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的目标。
  三是党建+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在全市率先探索“党建+数字乡村+网格治理”新模式,打通乡村治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圣水塘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为引领,将党组织业务搬上云端,搭建乡、村、微(网格)三级联动治理模式,同步打造上联县级行政审批网络、下联全乡农户手机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便民服务网络化、农村治理高效化,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积极探索“党建+先锋队+实训基地”模式,锻造乡村振兴“攻坚手”。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打造“每周夜校”品牌,组建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巩固衔接三支先锋队,建设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和圣水塘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实训基地,充分激发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干事创业活力。探索“党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模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实行“一个机构总协调,一个平台总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全覆盖”,落地落实场所、经费、设备保障要求,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联动机制,使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应县大临河乡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增强号召力、带动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奋力做好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临河答卷,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再作新贡献,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