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古今碰撞 创新“出圈”
文章字数:884

本报讯(记者 刘希军 高传坤)应县木塔,一座矗立于朔州大地近千年的木塔,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兴衰变迁,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如今,当地努力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古与新的碰撞中,探寻应县木塔的古风今韵。
赵玉山出身于木匠世家,对木塔有一份独有的钟爱,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上部分木塔结构组件来到塔下和游客一起互动,在交流中宣传木塔文化。每天,来应县木塔旅游的游客很多,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保存很好的应县木塔让他们大开眼界,也让他们感到很震撼。
张雷来自运城,看到应县木塔,他觉得这是作为山西人的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他希望应县木塔能让更多的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加拿大游客Acacia在看到应县木塔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之高又不用钉子建造的木塔让她觉得震撼,站在木塔下,她不知道当年的人是怎么建造的,但她可以想到,这项技术在当时真的很先进,确实了不起。
在游客奇叹于木塔的古韵之时,一股文创新风在景区两侧清一色的砖木房中悄然而生。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街连接起了100余家商业店铺。位于景区入口处的应县木塔官方文创中心·万古观瞻店以“文创+”的创新模式出圈,店里的木塔造型雪糕、木塔造型橡皮、木塔风景明信片等各种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够“潮”、+个性的文创产品,“圈”住了游客“会玩”的心,成为游客打卡景区的标配。在留住游客美好记忆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诗与远方。”
不仅有“诗与远方”,与文创新风一同出圈的还有当地特色小吃。一份份应县独有的美味和乡愁,唤醒了来自四面八方食客的味蕾,“农文旅”在此刻相遇融合,当地百姓也在迎来送往的笑容和汗水里享受着旅游业带来的红利。
常艳艳经营着一家凉粉店,靠木塔开的凉粉店,每天的客流量很大,虽然辛苦,但是很高兴,日子越过越好,也让她感觉很幸福。
一座古塔,联系着一座古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木塔静静矗立,如同一个不变的坐标,慰藉着一代代人的心灵,而今,一件件文创产品、一份份当地特色美食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木塔前聚拢起了“烟火气”,在时代的变迁和融合中,向游客展示千年木塔文化、古建文化的独特魅力。